網購被侵權? 大聲說出來!
【中國鞋網-消費市場】防不勝防的釣魚網站、暴力分揀的快遞服務、天花亂墜的虛假宣傳、魚龍混雜的各色商品……都說“消費者是上帝”,但隨著全民網購時代悄然到來,在享受網購帶來的快捷與實惠的同時,各種亂象層出不窮,維權道路也異常艱難,讓不少消費者直呼“傷不起”。
從今日起,本報3·15網購維權平臺正式開通,如果您也曾在網購消費維權中遭遇過“憋屈”事兒,如果您知道更多的幕后消息,請不要再隱忍!把過去的一年中,您或者您的朋友在網購中遭遇過的商品質量、售后服務問題,或者令人“不爽”的經歷告訴我們。我們將對征集到的線索一一詳細記錄,并派記者深入調查,對典型的投訴線索追蹤報道。同時,我們還將聯合市工商局消保處和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邀請專家對維權新規和投訴案例進行解讀和調解,并于3·15當天到本報968820接聽市民熱線,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
我們的征集,只為“拋磚引玉”,希望一起來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從而共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從今日起截至3月15日,請聯系我們!(本報讀者熱線:968820;微信公眾號:廈門日報 ;官方微博:廈門日報;記者郵箱:nannychen@),主題注明“網購”,并留下您的聯系電話,以便我們能直接與您聯絡。
鏈接
網購維權四大難題凸顯
今年3·15,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一周年。據工商部門介紹,新《消法》實施以來,廈門消費者的投訴訴求主要體現在“七天無理由退貨、加大對欺詐行為的懲罰力度”等方面,并呈現出四大難點。
難題1:貨不對板判斷難
前段時間,在不少網絡論壇流行的一個帖子讓人啼笑皆非。樓主上傳了兩組圖片,一組由賣家提供,時尚的連衣裙穿上后瀟灑帥氣;一組是樓主拍的到手實物,同樣的裙子做工卻相去甚遠,穿在身上皺巴巴。兩組圖片對比所產生的差異化效果讓人覺得非常戲劇性。
“不少網店宣傳產品都是盜用別人的圖,消費者無從辨識真假。”工商人員說。網購不同于在實體店購物,僅能靠圖片及買家評價來判斷,而賣家的虛假宣傳則成為網購的硬傷。
難題2:虛假宣傳實惠難
“一元阿迪鞋”、“110元三星手機”—電商頻頻拋出噱頭十足的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但卻沒有帶來真正的實惠。
張小姐看到某網站有品牌服裝打出超低價,趕緊下單購買。“我在網上秒殺了大半天,按規定下單,當時顯示訂單合法有效。可過了3天,網站卻通知,由于電腦系統故障,價格標錯,訂單被取消。如果想要,要重新下單,不過價格遠遠超過之前的。”張小姐說,她向網站提起申訴,但至今未有回復。
難題3:網購退貨退款難
“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是新《消法》的一個亮點,但目前部分電商行業在落實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上,存在以各種理由拒不執行新《消法》規定,造成了網購消費投訴的激增。 陳先生3月底在廈門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網站上,花400元買了副“暴龍”太陽眼鏡。收到實物后,他以“不喜歡”為由,在七天內提出退貨。而賣家雖然同意了,卻在陳先生將太陽鏡寄出后,以他“無法提供退貨的運貨單號”為由,拒絕辦理退貨手續。
難題4:團購服務維權難
時下,隨著網絡團購的增多,相關投訴也不斷增多,成為當前消費投訴熱點。糾紛主要有:線下使用受限、辦卡容易退款難、高標低折等。
去年3月26日,消費者趙先生在網上團購了曾厝垵某客棧一間大床房5天的住宿服務,花費445元。之后,他要求7天無理由退款,但商家卻只同意退還4天的房費。工商執法人員調查后電話告知趙先生,因賓館住宿屬于服務而不是實體產品,不適用7天無理由退款。趙先生只能同意撤訴。 (本報記者 陳泥)
數據
網購被侵權
四成消費者“忍了”
去年,全市12315系統共受理網絡購物消費糾紛545件,調解成功率為88.9%。從投訴案例看,網絡購物發生的消費糾紛主要表現為:消費者收到貨后發現商品與實際不相符;部分網絡經營者夸大宣傳;退貨款延遲,售后服務差等。
“從全年的投訴量上看,網購糾紛的投訴占比其實很低。”工商人員說,究其原因,艱難的舉證,復雜的鑒定,高昂的維權成本,讓很多人“知難而退”,選擇“妥協”。記者從相關方面了解到,去年近5萬名中國網民參與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40.3%的網購用戶在買到假貨后,選擇“忍了”,沒有進行投訴。(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