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和阿里巴巴,會成為美零售商入華新渠道嗎?
【中國鞋網-電商頻道】在去年的“黑色星期五”到來之前,我們曾經提過支付寶與美國 Macy’s、Bloomingdale’s、Saks Fifth Avenue、Neiman Marcus 這四大百貨公司合作的“海外直購”業務。用戶可以在這些百貨公司的網絡平臺上使用支付寶付款,商品支持直郵中國。
根據支付寶方面提供的數據,這項業務對國內的中產階級的確有吸引力:三天“黑五”大促期間,支付寶的跨境交易總量比平時增加了 1 倍,部分美國網購平臺的訂單量甚至上漲了 100 倍。
阿里巴巴和支付寶決定,將“ Made in USA ”對中國市場的刺激持續下去。根據路透社的報道,2015 年將是阿里與美國零售商合作的關鍵一年——從在國內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零售品牌,到近 2700 萬家沒有網絡業務的小型企業,都有望通過阿里系的支付、物流和 B2B 平臺,連接至國內消費者。
除了四大百貨公司外,目前已確認與支付寶簽訂了合作協議的美國零售商包括 Ann Taylor 、Glit 、Aeropostale 等,在線商城 Shoprunner 和零售服務商 Borderfree 也將參與進來。在涉及國內消費者的交易過程中,美國的支付、物流環節皆由支付寶直接負責。
想象力更大的,還有通過美國最大的企業資訊公司鄧白氏(D&B)提供的供應商驗證系統,所能連接的近 2700 萬家美國小型企業。路透社援引鄧白氏阿里巴巴項目主管 Jeff Stibel ——對,它們專門設置了一個對接阿里巴巴的項目主管,他的介紹稱,一體化進程已經開始,驗證程序將在今年初推出。
不管是對于面向消費者的淘寶、天貓,還是面對商戶的阿里巴巴平臺,這都算是個好消息。鄧白氏是一家擁有 160 多年歷史的老牌商業信息公司,其合作伙伴包括 Google 、微軟和甲骨文公司等,是國內外貿企業尋找美國商家的重要渠道之一。2001-2003 年,鄧白氏曾與當時還在內測期的淘寶有過合作關系,但很快分道揚鑣。目前,尚不清楚雙方是在何時重新簽訂了合作協議。
目前,阿里擁有兩塊相對獨立的海外零售業務:一是借助去年“雙 11 ”期間賺了不少的“天貓國際”業務,二是上文提及的支付寶“海外直購”業務。區別之處在于:前者關注單個品牌,物流環節多利用國內保稅區減少成本;后者則關注商戶或平臺的支付環節,借助菜鳥網絡在美國搭建的倉儲及物流系統處理商品。
當然,也有人對這樣的合作唱過反調。2014 年 12 月,《華爾街日報》就曾撰文表示,天貓國際平臺上的大部分國際賣家銷量不盡如人意,只有部分商家(如 Costco)在大規模營銷的促動下表現突出。(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