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奢熱鬧背后顯危機 時尚品牌有何真面目?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輕奢曾被稱為是奢侈品的藍海,在低迷時期它們可以創造效益,但有些大佬并不承認它們的地位。
“20年后人們還用iPhone嗎?也許不會,也許我們會用其他更創新的,但我相信人們還會喝Dom Pérignon(唐·培里儂,為LVMH旗下香檳品牌)。”LVMH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接受CNBC直播欄目《Squawk on the Street》 采訪時表示,輕奢不是奢侈品,他認為LVMH和“輕奢”分屬兩個行業。
輕奢熱鬧背后顯危機
“那次我在紐約的奧特萊斯買了一只Coach,1000人民幣不到,國內專柜要四五千元。剛下飛機,這包就被一朋友1200元‘搶’走了。”小路說,“我終于理解為什么Coach的折扣店門口永遠會排著那么多中國人。”但那是2010年的事。這幾年慘兮兮的財報讓Coach從云端掉了下來。有人分析,此禍從打折起。據了解,Coach折扣店的數量有直逼正價店的趨勢。
Kate Spade在美國某些特定的節日折扣最低到過2.5折,2012年時發話“未來3~5年要在中國開100家店”的Michael Kors去年也打過較低折扣,比如5折。一邊擴張開店,一邊為了消化產能,不得不通過折扣來清貨,這似乎成了輕奢們慣常走的路,外表繁華的背后已浮現危機。
有消息稱,Coach已決定關閉部分折扣店,因為這些年顧客們已經習慣了購買打折的Coach。MK也開始淡化折扣,以此來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大滑落。“梅西百貨MK的一款女士手包之前看到是238美元,黑色星期五時賣178美元,我就拿下了。”一位消費者說。7.5折對黑色星期五這樣瘋狂的購物節,算是很收斂了。Michael Kors之前也確實表示過黑色星期五不比拼折扣,以表決心。錢江晚報記者隨后也在杭州大廈的MK店鋪中看到,折扣非常低調,櫥窗外貼著兩個紅色的“Sale”,店鋪內只有一排墻面上有個小小的黑色“Sale”,如果你不主動問營業員,也沒有人會告訴你目前有7折優惠。
財經投資專欄作者Herb Greenberg在其知名博客Reality Check引用其朋友言論稱:“打折是掉價的,一旦你需要通過打折來銷貨,不打折時就更難賣了。”這句話已經很好解釋了輕奢們面臨的尷尬局面了。MK首席執行官John Idol說:“不拼折扣”這個策略實施后,短時間內確實顧客需求收縮,銷售減少。
“輕奢”現時尚品牌真面目
在奢侈品全球遇冷的環境下,輕奢品牌Michael Kors及Kate Spade接連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去年9月27日,二季度Michael Kors同店銷售增幅16.4%,其中北美增幅僅為10.8%,大大低于一季度的24.2%。而截至去年10月4日,三季度Kate Spade同店銷售僅增長15.2%,比二季度的30.4%折半。Michael Kors去年二季度財報稱,截至6月28日,集團銷售成本占總收入的37.9%。在對銷售成本的解釋中,“包含庫存銷售成本”的字樣出現在第一句。按此解釋,銷售成本較2013年同期的2.43億美元增長高達42.67%。這也正印證了此前曝出的Michael Kors因“急于求成”決策失誤造成庫存積壓,并于6月進行大促銷的動因。
數據顯示,在近兩年來Michael Kors的業績大幅增長與急速擴張當中,上一財年批發收入已超過了零售收入,這意味著收入當中更大比例的進賬來自于折扣商品或批發渠道。其在折扣店的收入已占到約1/3。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輕奢的發展將呈現快上快下的態勢,消費者對其認識將很快回歸理性,輕奢品牌的本質就是時尚品牌,未來這類品牌的光環將不會再那么閃亮,消費者會明白其作為高端時尚類品牌的真實身份,而不再以擁有其產品作為接觸奢侈品的替代功用。這也意味著,好的時尚品牌應當拿出設計與品質的功底來悉心經營消費者的口味。(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