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本也要做快時尚 H&M“拐著彎”賺錢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前不久,在H&M北京西單、藍色港灣、崇文門三家店一開門就已人山人海,2014設計師系列與王大仁合作,早在發售前幾個月就傳得滿“球”風雨——全球H&M粉、王大仁粉、時尚人士都在翹首以盼。各大朋友圈、微博上各種找門路托關系,就怕搶不著,儼然是求著給H&M送錢的節奏。
不了解的人一定對這種火爆特別納悶。就算行業內的人,比如大多數只關注數據,不懂得品牌的中國,對此也不太理解。在他們看來,提升銷量兩板斧,不是促銷價格戰,就是線下多開店。對于H&M這招數有的根本看不懂,有懂的也大多玩不轉。
要看懂H&M這著棋,首先得知道,王大仁是誰?
王大仁,Alexander Wang,當下全球最紅的時尚設計師之一,設計風格簡約、街頭、反奢華,符合全球經濟情勢下的時尚審美特征。喜歡王大仁設計的明星非常多,大多是年輕的時尚偶像,常穿著品牌出街,也使設計師本人的品牌影響力覆蓋了高街品牌消費群,與H&M的顧客群相符。正是看中了這一點,H&M才會選擇今年與其合作。
既然是全球當紅設計師,商品當然不便宜。設計師主牌Alexander Wang屬于高街品牌,均價在700美元左右。但是和H&M合作的商品,均價卻只有700元人民幣上下。
價格這么低,就算是全球熱銷大排隊,憑這一批數量有限的定制商品,H&M也不可能賺到什么錢。那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賠本也要做時尚
年初,天貓舉行發布會,為業界一直以來對其到底該重銷量還是重格調做了結語,“尚天貓就購了”成為2014品牌戰略!捌放茣r尚化”成為第一要務。
接下來,天貓進行了一系列品牌形象的重新包裝,前不久以時尚為主要看點的廣告也出爐,一改往日“大賣場”氣質,將場景圈定在“未來”“時裝秀的第一排”,再結合今年內引入Burberry等時尚品牌的頻頻動作,天貓顯然正在打出這場品牌改造牌局中的時尚鬼牌。
為了強化天貓品牌的時尚形象,勢必對內部品牌結構進行調整,影響銷量,但天貓副總裁喬峰說,天貓“能夠接受一定的、短期的銷售壓力”,一切為了時尚化讓步。
說回來,H&M也是這個道理。論產品,H&M大部分服飾的設計感其實并不如ZARA,少數ZARA的擁躉根本不屑于進H&M,但為何其仍穩坐快時尚業第一把交椅?
除了良好的運營管理外,這種時尚感有相當程度上是由H&M大師合作系列奠定的。
看看H&M十年來都與哪些時尚大師們推出過合作款:
2005年,H&M請來Chanel掌門人,“老佛爺”Karl Lagerfeld合作,頂級設計搭配親民價格,老佛爺粉兒瞬間就瘋狂了,整個系列開售第一天就搶購一空,H&M也順勢收了不少粉絲。
接著,H&M又連續與Versace、Lanvin、Marni、Comme des Garcons及Chloe等品牌的設計師進行合作……
好吧,對于不關注時尚的人來說,這堆字母沒什么意義,但是懂行的都知道這些名字背后意味著什么。粉絲們年年又愛又恨地在大師合作系列開售前徹夜排隊,愛的是設計和價格,恨的是根本搶不到。
如果還是感覺不到這些合作系列意味著什么,可以類比一下每年iPhone發售時的盛況。愛衣服的人和要買新手機的人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合作款和iPhone能帶給人的滿足也是一樣一樣的。說到底,是把握人們追時尚的心理。
玩好“時尚”自然火
“時尚”這個東西之于品牌來說,沒有能不能做之猶豫,只有做得好不好之分別。
比如女性用品,以前的品牌們老是一副老氣的樣子,好像和時尚沒什么關系。而品牌蘇菲,自從啟用Angelababy(楊穎)做代言人后,為品牌迅速確立了一個時尚少女的形象。通過精致諧趣的廣告片,和代言人設計款“口袋魔法”產品概念,讓女性衛生用品的形象變得非常健康時髦,顯然少女們更樂于嘗試這樣的產品。
H&M也深諳其理。針對不同的系列,品牌會請不同的系列形象來站臺。比如去年的夏季泳裝系列,請來當紅歌手碧昂斯出鏡,黝黑的肌膚配火辣身材,讓這一系列的性感定位躍然腦海。今年又找來吉賽爾·邦辰,宣傳廣告里一派自然恬淡的度假景象,把品牌當季的都市風尚表達得很準確。
就算我們拋開形象不談,就是這兩位叱咤風云的時尚人物,就有足夠的號召力來帶動消費者的關注。
具體到這一次王大仁合作款發售,可以看出,從頭到尾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時尚秀。
首先,放出合作款消息的途徑就并非一般的品牌稿件。4月13日,在全球最當紅的社交軟件Instagram上,王大仁輕描淡寫地宣布要與H&M推出合作系列,透著一股你愛追不追低調的華麗。第二天一早,H&M中國官方微博跟進確認消息。突如其來的驚喜,迅速引發時尚追趕者們的熱捧。
接下來,各路消息潮涌般出現。至11月6日發售前的7個月間,合作系列的曝光簡直沒停過。國內外明星紛紛假裝“無意”,實則安排地被拍到親身穿著合作款,國外選手蕾哈娜、凱特·瑪拉示范出街,國內選手鄭秀文、高圓圓微博曝照,不斷積聚眼球。
發售前1天,11月4日,H&M攜手王大仁在上海舉辦發布會,又有范冰冰、李宇春前來站臺。這些明星擁有大批粉絲,大大提升了系列的關注度,不火都難。
對于明星來說,參加此種發布會也是給自己臉上貼金,樂得自減酬勞或干脆倒貼。而對于滿嘴滿腦踏實苦干的不少國產品牌來說,顯得那么不公平,人家拐著彎就把錢給賺了。
該放手時就放手
說到底,時尚絕對是品牌的一大無形優勢。很難去衡量這種優勢,但包括H&M的各大快時尚品牌都以質量差而聞名,同時那些質量沒話說的國產品牌為何就賣不過他們呢?這就是差距所在。
H&M通過一次次的合作、明星站臺等等手段,不斷在消費者腦海中剪切粘貼“H&M很時尚”這樣一個理念。當消費者來到H&M,看到墻上巨大的宣傳照,拿起一件設計普通的服裝,他并不會覺得失望,因為“我買的這可是跟王大仁合作過的品牌,時尚的H&M”這樣的暗示已經深深根植在了消費者心中。
說起給消費者“造夢”的能手,國內亦有這種,比如說以藝術范兒氣息濃厚的服飾品牌“速寫”,就是以素色、垂墜質地等特色迎合了國人的時尚觀念,再加上當季流行元素,開辟出自己的一方存活空間,且活得不錯。盡管不少人覺得這家店的主色調少了幾分活人氣息,但其在國人時尚群體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價位也比H&M等快時尚品牌高出一截。
其實關注國內時尚的人都了解,速寫代表了國產時尚的主流風格,市面上能見到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大部分與之類似,很有市場。這就很容易讓人想到,為什么國產服飾品牌不請這些人來做一些設計呢?
品牌希望風格能更符合大眾審美、更主流,這當然是一部分原因。但另一部分原因,可能也與品牌,或者說品牌決策者的審美和眼界有關,他們是否能接受前瞻性的設計,也影響著品牌是否具有前瞻性的目光,是否能引領市場的潮流。所以,必要時還是該放手時就放手吧,只有年輕人最懂得年輕人要什么。(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