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蛻變”:從拖油瓶到發動機
【中國鞋網-滾動快訊】“雙11”大促超5.4億件快件再創快遞業歷史新高。而數據快速增長的背后卻是快遞業“雙11”表現越來越淡定,爆倉等往年老大難問題正在成為小概率事件。在快遞看來,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快遞業由制約電商發展的瓶頸開始向拉動電商發展的動力轉變。
趨于平淡
今年“雙11”,快遞業沒了往年的熱鬧,雖然快件總量較去年同期相比仍保持著56%的大幅增長,但快遞業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爆倉等現象,與往年相比更加順利地完成了配送任務。
國家郵政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月11日-16日,國內快遞業共處理5.4億件快件,單日最高1.026億件,較去年同期增長57.8%,是今年以來日常處理量的3.1倍。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今年“雙11”期間并未出現大范圍的爆倉現象,即便是小網點也幾乎沒有爆倉。
中通快遞副總裁金任群表示,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國內快遞業基礎設施已比較完善,快遞企業應對“雙11”高峰也積累了經驗。據了解,今年快遞企業在前期已紛紛招兵買馬,并且通過與第三方外包公司合作的方式儲備了大量社會資源。
在順豐速運有關負責人看來,消費者也越來越能理解快遞業,“雙11”期間的心理預期也有所降低,開始能夠接受時效的延長。
大數據登臺
今年“雙11”快遞高峰的平穩過渡與大數據的應用也有很大關系。從節前備戰到節中調配,再到節后統計,大數據已開始貫穿于快遞業的整個配送流程。
菜鳥網絡有關負責人表示,包裹的及時發運還得益于大數據的應用和行業信息共享。早在“雙11”之前,菜鳥網絡就結合天貓和淘寶的買家購物車、收藏夾以及商家備貨等數據做出綜合預測,再根據快遞公司共享的數據幫助商家和物流公司做發貨量和運能準備。據了解,從9月開始,菜鳥已向十余家快遞企業發布了特別提示,對各家企業“雙11”期間的包裹總量進行了預測,甚至細化到了不同路線乃至主要營業網點屆時可能獲得的包裹量。
中通快遞運營副總裁倪根炎表示,經過實際對比,這份預測數據的準確率達到90%以上。菜鳥網絡 “雙11”物流項目負責人馬俊杰稱,菜鳥網絡的物流預警雷達服務今年也將推出新版本,該物流預警雷達與14家主流快遞企業進行數據交換,物流預警雷達可及時發現快件飽和現象,及時提醒商家優先選擇其他快遞企業發貨。
電商驅動力
國內快遞業已逐漸由制約電商發展的瓶頸向促進電商發展的動力轉變。在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這正是由于國內快遞業的低價競爭所造成的。
在徐勇看來,不是國內電商足夠發達,相比美國等我國電商并無絕對優勢,只是由于國內快遞價格過低,造就了電商市場的繁榮。國外快遞價格要遠遠高于國內。據了解,目前部分電商賣家甚至在靠快遞差價獲利,商家標注的快遞價格要遠遠高于快遞企業向其收取的價格。
目前“雙11”對快遞業而言仍然是利大于弊。統計數據顯示,每年“雙11”期間的高峰將會成為次年的常態。“雙11”間接推動了快遞企業在基建等方面的投入。徐勇指出,未來三年內國內快遞業仍是以低價換量的階段,但這種模式并不具備可持續性。目前快遞加盟點多靠總部經濟補貼在拼量。
徐勇表示,快遞業在行業集中度低時表現的主要是價格競爭,在集中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將是服務競爭。目前快遞行業并未完全市場化,由價格杠桿調節。
金任群指出,互聯網紅利還有多少值得行業思考,未來三年快遞業或將迎來洗牌。(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 上一篇:【快訊】法國藝術家制造“樹皮”耐克鞋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