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國隊與阿迪達斯30年感情面臨分手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如果明年一月的亞洲杯上,中國國家隊身上穿的戰袍不再是阿迪達斯,那么你一定不要吃驚。中國之隊與阿迪達斯之間的贊助合同將于今年12月份到期,到目前為止,兩家的續約談判進展的并不順利,甚至接近崩盤。如果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沒有阿迪達斯不會改善他們的報價,明年中國國家隊將第一次穿上其他品牌的服裝征戰國際比賽。
提起中國之隊的隊服,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從1980年代阿迪就與中國國家隊開始了合作,那時候甚至中國足協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工作部門。30幾年來,阿迪幾乎與中國足球隊的形象緊密相聯,雖然中間幾次合同到期時也傳出來過雙方有可能不續約的傳言,但是雙方的合作從來像今年這樣真的面臨走向分手的結局。
阿迪與中國之隊間的贊助合同是按照世界杯的周期簽訂的,上一次續約是在2010年,當時阿迪達斯給中國之隊提出的贊助金額每年超過了一億元人民幣,贊助中國足協下屬的所有國字號球隊。按照時間表,今年是中國足協與阿迪之間的合同年,早在兩年前阿迪就已經向足協口頭報過價,今年雙方又已經展開過多次會談。但是結果非常不理想,原因是阿迪達斯希望削減對中國之隊的贊助金額,而按照足協的想法,這個數字原本應該有所上升,雙方的數額相差不小。
阿迪達斯公司之所以提出減少贊助金額也并非完全沒有理由,一個直接的原因就是2011年足協臨陣換帥卡馬喬的行為。阿迪達斯作為贊助商是不贊成在20強賽開打前臨陣換帥的,但是他們的意見并沒有被足協聽取。而倉促換帥帶來的結果是中國隊在2011年的11月份就已經提前世界杯出局。對于阿迪達斯公司來說,贊助中國國家隊最看重的就是他們在世預賽的比賽里可以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品牌宣傳機會。2004年和2008年中國隊兩次無緣10強賽,還可以說是實力方面的原因,但2011年這一次完全是由于足協人為失誤導致的提前出局。
中國隊的提前出局時,阿迪達斯簽訂的新贊助合同剛剛過了一年,接下來的三年時間里,阿迪在支付了高額的贊助費用之后,每年中國國家隊只能打一些熱身賽支撐門面,這樣的比賽顯然無法回報阿迪提供的巨額贊助。這也是阿迪達斯此次向足協報價時,提出減少贊助金額的最主要原因。
阿迪達斯中國區的高層變動也是原因之一。新上任的阿迪達斯中國區總裁來自馬來西亞,他對于足球的興趣并不是很大。同時中國之隊相關隊服等產品的銷量并不好,這也讓阿迪達斯中國區高層決定削減贊助的預算。另一方面,阿迪今年成功地拿到了曼聯的隊服贊助,對于未來幾年中國區的銷售來講,這是一個不錯的市場,這也讓中國之隊對阿迪方面的吸引力有所減弱。
與中國之隊合作了三十多年的阿迪達斯產生了審美疲勞,并不意味著其他品牌對中國之隊不感興趣。在得知阿迪與中國之隊間的談判不順利之后,阿迪在國際上的最大對手耐克自然順勢跟進,不過最初中國足協并不想把合作的目標鎖定在耐克身上。因為中超聯賽已經由耐克全盤贊助,而且合同一直要到2018年才結束,中國足協不希望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也曾經有過國產品牌對贊助國足感興趣,361度曾經向足協進行過報價,他們的報價要超過阿迪與耐克兩家。不過考慮到品牌的價值,足協提出如果是國內品牌贊助,金額要大幅提高。在連續贊助了亞運會等多個大型項目之后,最終361度放棄了中國之隊的項目。
目前,最有希望從阿迪達斯手里接盤中國之隊項目的仍然是耐克公司。就在上一周,中國足協剛剛與耐克進行了最新一輪的談判。耐克的優勢在于報價,他們目前給出的整體報價要略高于之前阿迪贊助中國之隊的金額。
對于耐克來說,如果此時接手中國之隊,最大的挑戰無疑將是時間。明年一月份中國隊就要參加亞洲杯的比賽,12月28日中國隊就將啟程前往澳大利亞。如果耐克真的成為中國之隊新的贊助商,意味著他們要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準備好全套的中國之隊裝備。即使是國際品牌,這樣的時間也是太緊。特別是作為新接手的贊助商,耐克還得面臨與之前的贊助商阿迪之間的比較,這更得讓他們提前動手。
正因為時間緊迫,對于中國足協來說必須在11月初敲定未來的贊助商合同,這樣一旦出理更換贊助商的局面,必須盡量給新的贊助商多留出一些準備時間。畢竟亞洲杯這樣的大賽上,中國足協也不希望中國隊出現裝備上的短板。
因為與阿迪達斯之間有長達30多年的合作感情,中國足協也仍然在等待阿迪方面的最后報價,希望他們能夠在最后時刻給出一個符合中國之隊身份的報價。對于阿迪來說,如果放棄中國之隊的項目其實也是一個相當冒險的決定。耐克與中超之間的打包合同在今年剛剛開始第二個5年周期,要到2018年的年底才能到期。如果失去中國之隊,至少到2018年之前,阿迪達斯在中國將沒有任何的足球贊助項目,這對于以足球產品為根本的阿迪達斯公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阿迪達斯是否會終止與中國之隊三十年的合作呢?命案是“Nothing isimpossible”?。耐克怎么看待中國之隊的項目呢?答案是“?Just do it. ”(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