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市場業績下滑 輕奢品牌或迎“春天”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盡管剛在米蘭時裝周高調發布了2015春夏高級成衣系列,但意大利奢侈品公司Prada卻不得不殘酷面對今年上半年財報業績增速緩慢、利潤大幅下降20.6%的現實。
數據顯示,Prada集團在過去的一年內新開了75家直營店。從各地市場來看,今年上半年中東地區銷量大增,上漲20%,而亞太區和歐洲地區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數據顯示,上半年亞太市場錄得銷售凈額為619.2百萬歐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3%。歐洲市場的銷售凈額為361.5百萬歐元,同比下降3.4%。
亞洲市場的低迷不僅使Prada蒙上利潤下調的陰影,也讓旗下擁有眾多奢侈品牌的奢侈品行業巨頭歷峰集團的銷售承壓。本年度財年的前五個月(4月到8月),歷峰集團總銷售額按不變匯率同比增長了4%,但由于美元和日元貶值,但這一數字轉換成歐元之后僅增長了1%。管理層指出,銷售增長滯緩主要是由于亞洲市場不景氣所致。
咨詢公司貝恩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預計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將僅為4%至6%,與2013年持平。其中,預計中國市場增速為2%至4%,遠低于2010年和2011年實現的兩位數增長。
作為亞洲市場主“戰場”的中國市場在奢侈品銷售份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對于中國市場的為何出現逐漸低迷狀態,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4年上半年奢侈品行業出現下滑態勢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國內的高壓反腐態勢,毋庸置疑因公務需求縮減國內多數高端消費品都遭遇了重創,高檔煙酒、高檔茶葉等,奢侈品作為送禮或者公務消費的對象之一,勢必也會受到不良影響;其二,國內經濟形勢不佳,這一因素固然不會影響高端消費人群的購買計劃或者意愿,但是會對部分經濟實力較弱的年輕群體產生影響,此外奢侈品屢屢曝光假貨也進一步動搖了此類消費群體的心。”
然而就在奢侈品牌陷入沉重經營壓力之時,輕奢品牌卻迎來雙位數的強勁增長勢頭。上市兩年、當初以20美元價格發行的美國輕奢品牌MICHAEL KORS如今的股價已突破80美元,市值更是超過160億美元。MICHAEL KORS最新發布了2014/2015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銷售收入 9.192億美元,同比大增 43.4%,其中零售業務 4.802億美元,同比增長 47.5%。除了在大本營美國市場實現30%的銷售增長,MICHAEL KORS在歐洲地區也強勁增長127.7%,同店銷售大增45%;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也實現銷售64%的同比增長。根據國際市場調研機構Euromonitor發布的《2013年奢侈品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的驅動力之一就是“輕奢侈”品牌的發展。中國輕奢市場的春天也引來各路資本的加速布局。2013年,包括FURLA、KATE SPADE等品牌紛紛尋找當地的合作伙伴一起大力開拓中國地區的業務。
對于逐漸增長的“輕奢消費”,薛勝文同時指出:“輕奢侈市場逐漸興起主要是因為其符合當下主流消費群體的需求,無論是設計或者價格方面。輕奢侈的定位介于奢侈大牌與快時尚之間,既擁有優良品質和原創設計,同時又定價較低,都市白領群體亦可接受。快時尚品牌的高潮發展期已過,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和設計,因此具有高性價比的輕奢侈品迎來了發展高峰。”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也曾向媒體表示:“消費者對傳統的老牌奢侈品已經形成消費惰性了,他們需要新的品牌來滿足他們需求的多樣化。而隨著國際大牌的增長下滑,輕奢品牌承接了奢侈品大牌流失下來的消費群體,風頭正勁。”
但周婷也同時提出了對“輕奢”的未來表示擔憂,在她看來,與大牌奢侈品相比,輕奢侈品的消費者黏性更低。“我并不看好‘輕奢’的持久力。兩至三年還能有高速增長,三至五年或沒有大問題,但長期來看獲利并不理想。”“快上快下”的賺錢模式并不能保證輕奢品在市場中長期占據有利地位。
對于未來輕奢品和奢侈品市場將會有怎樣的發展,薛勝文對記者表示:“符合當下主流消費群體的需求,憑借高性價比,輕奢侈品必將迎來發展的春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下輕奢侈品的發展已經引來了多個品牌的關注和進入,品牌若想分得更多市場蛋糕,必將將品質和營銷做好。至于奢侈品品牌,在國內的消費會回歸理性,具有經濟實力的高端消費群體是主流。”無論對于奢侈品還是輕奢品來說,真正提升品質、培養出具有固定黏性依賴的客戶群體才是未來占據市場的王牌。(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