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馬云:我的成功主要靠女人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隨著阿里巴巴在華爾街上市,馬云一躍成為中國首富。馬云成功學也成了時下廣受追捧的一個話題。有人總覺得,馬云“矮矬窮”都成功了,我憑什么不能?其實馬云不光腦子聰明、眼光獨到、堅韌不拔,而且最關鍵的是:他能夠吸引形形色色的女人來幫助自己成功。
俗話說得好: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個支持他的偉大的女人。那么,一個非常成功的男人背后是不是有無數這樣的女人?
馬云背后最偉大的女人是妻子張瑛
別人看不上的馬云,卻博得了美女張瑛鐘情。誰能想到,當初看似荒唐的選擇,竟是挑得了一個千億級富豪。但這也是付出的結果,馬云丟掉鐵飯碗時,張瑛陪他砸鍋賣鐵,湊出10萬塊錢作為啟動資金。
張瑛是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人,到杭州師范學院讀書時結識師兄馬云。馬云畢業后分配至杭州電子工學院任教,張瑛從杭州師范學院畢業后不久,與"馬老師"結婚。
馬云初次創業是1995年。一次到美國的機會使馬云首次接觸互聯網,他感到新奇、興奮,回國后便創辦了"中國黃頁",這應當是中國第一家電子商務網站。張瑛辭去公職做起了公司倒貼薪水的老媽子。
2004年9月,阿里巴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馬云稱,這次調整主要是希望阿里巴巴向更專業的方向邁進。2004年年底,他勸張瑛從阿里巴巴中國事業部總經理的位子退下,回歸相夫教子的生活。辭職回家的張瑛比做總經理的時候還愜意……
對于馬云來說,老婆張瑛的付出,在他的功勞簿上無疑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據說一次,馬云與雅虎創始人楊致遠閑聊,楊致遠問起張瑛,馬云說:“張瑛以前是我事業上的搭檔,我有今天,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也一直把她當成生產資料。但現在我覺得,作為太太,她更適合做生活資料。”對此,張瑛回敬說:“也只有像馬云這樣滿腦子都是事業的男人,才會把自己的太太當成資料。其實,馬云也是我的投資品。”由此可見,在成功如何分成這件事情上,馬云與張瑛各有自己的看法與拿捏。不過,這是馬云的家事,犯不著我們去操心。
接下來,重點說說馬云背后那些默默無聞,卻死心踏地支持馬云走向成功的偉大的女人們。
馬云很有女人緣 阿里女高管比例冠全球
“互聯網經濟是體驗經濟,女性在體驗經濟中有天生的直覺。互聯網給了那些自立自愛自強自信的新女性一個機會,讓她們可以與男性一起,追尋自己想要的夢想。”在完成了一場創紀錄的IPO之后,馬云出現在了“克林頓全球倡議”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簡稱CGI)年度會議女性論壇的現場,并和希拉里一起擔任了論壇的主持。這一次他希望鼓勵女性也能在事業上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馬云也許是全世界最有資格說這話的男性企業家。阿里巴巴IPO的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40%的員工是女性,在30位合伙人中,就有9位是女性,比例達到近三分之一。這個比例不僅遠高于中國的其他互聯網巨頭,即使在全球也處于領先位置。而在為阿里巴巴上市敲鐘的8個客戶代表中,也有5位是女性。
“克林頓全球倡議”由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創立,旨在聚集全球各界領軍人物的智慧和資源,推動人們探討世界性問題。今年的女性論壇部分,電子商務如何幫助女性成功被視為一個重要議題。
女性的許多特質是如今互聯網產品所急需的,阿里巴巴正是這一理念的堅定貫徹者。在硅谷,Twitter、雅虎和谷歌等科技公司的女性高管比例一般在20%上下。以谷歌為例,其整體員工中的女性占比是17%,管理崗位中的女性比例為21%。
而在阿里巴巴,30名合伙人中,女性就占據了9位,并且她們都在非常關鍵的崗位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彭蕾是阿里集團的首席人才官兼小微金服集團CEO,統領阿里最具想象力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武衛是阿里集團CFO,原為畢馬威北京分公司的合伙人,曾參與阿里巴巴B2B的上市,今年四月起,接替蔡崇信擔任集團CFO。蔣芳則是阿里集團廉政部負責人。其他的6位合作人也分別在客戶服務、菜鳥網絡、B2B、小微金服國際業務、法務等領域處于領導位置。
馬云表示,沒有她們,阿里巴巴的業務和文化將是干巴巴的、不完整的。
閱女無數,馬云稱中國的女性是“超級女人”
馬云笑稱,通過阿里巴巴提供的創業平臺,中國的女性變成了“超級女人”。“瑞典女人要工作,但不用看孩子;日本女人要看孩子,但不用工作。中國的女性往往既是承擔責任的母親,又是創業者,非常不容易。我非常敬佩。”
淘寶的統計顯示,在淘寶平臺上,女賣家的比例為55%,略高于男賣家。在女裝、美容護膚類產品上她們有更明顯的優勢,以“女裝/女士精品”類目為例,女性賣家超過100萬人,比男性賣家多出20多萬。而且女性賣家的店鋪好評率也略高于男性。
相比男性,女性賣家因為資質更好、更加謹慎還更容易獲得網絡小額貸款,她們還款也更加及時,阿里小貸的統計顯示女性客戶的逾期率為0.52%,比男性低了23%。
馬云在論壇上為所有女性創業者給出了建議,“我們希望每個人為自己,為愛的人,為家庭,為朋友,為認識不認識的人,去做一點你覺得快樂的事。創業,永遠不要是因為要有錢,這樣的話你會變成一個機器。創業是因為你有愛,你想體驗,你想感受,想去做。很多時候因為你愛,你執著,你會越做越快樂。”
在互聯網領域,因掌握女性心理而大獲成功的男人,又豈止馬云一人?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關于馬云和阿里巴巴的消息鋪天蓋地,微信朋友圈更是轉瘋了,滿屏都是馬云的粉絲。作為屌絲男的資深前輩,馬云要身高沒身高,要身材沒身材,要長相沒長相,可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老馬哥”,滿足了無數屌絲男有朝一日出人頭地的幻想。
與其說馬云是個創業者,倒不如說他是個成功的心理學家。仿佛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那么游刃有余。他不是陳歐,所以他沒能為自己代言,因為他沒有陳歐的帥氣。但他卻用他的才華與言論征服了無數人,造就了一段英雄傳奇。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網購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而在這群消費者之中,女性消費者的比例居高不下,并且在一個家庭之中,絕大出數的女性消費者擁有話語權和決定權。比如,你購買一件衣服,不管是老公還是男朋友肯定不會怎么干涉你。又比如,你購買一些生活日常用品,你肯定不會跟老公或者男朋友一一匯報,就算你匯報了他們也懶得參與,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女性手中。自古就有“男主外女主內”的美妙分工,上帝也欣然配合這種分工方式,不吝賜予女性購物的天賦與熱情。
被馬云吸引的女性形形色色,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狂熱型。這一類人,天生就喜歡購物,就像有的女人瘋狂的迷戀各種奢侈品一樣,有種吸毒上癮的感覺。大多數女性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都處于一種非理性狀態,一個熱點或者一個話題都可能掀起女性的購物欲。大多數女性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都出于一種感性的直觀感受,看到一件喜歡的東西,女性的第一反應不是實不實用,而是狂熱的興奮,好喜歡!好想要!
第二,比拼型。這一類女性,骨子里與生俱來就有一種不甘寂寞的精神,喜歡和周圍的人比拼。比如,同事這個月網購了三件東西,她必定不甘寂寞也要買上幾件,并且在同事面前炫耀一番。
第三,跟風型。這一類女性消費者在購買東西的時候都存在一種僥幸心理,這也是為什么任何一個熱點都能夠勾起女性購買欲的原因。大家都說好,那肯定不差。跟風型中的部分女性,其實跟第二類比拼型很類似,就是你有,她有,那么我也得有。
有統計表明,80%的消費決策由女性做出,一個女性從未婚到已婚生孩子,從自己到家人的消費決策權基本掌握在女性手中。女性對手機、互聯網的依賴遠遠超過男性,更喜歡和身邊的朋友、同事和親人進行分享。尤其是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女性朋友大多喜歡在微博、手機微信朋友圈曬成果曬戰績。凡此種種,都成為女性消費者為商家無償代言的平臺,而且收效奇佳。
所以,互聯網世界有“得女人者得天下”一說。在這個領域,因掌握女性心理而大獲成功的男人,又豈止馬云一人?
延伸閱讀:
要身價還是要自由 馬云創業兄弟的不同人生
9月19日,阿里集團在紐交所上市,一大批馬云的創業兄弟會跟著身家暴漲,轉身成為億萬富豪。而馬云有些創業兄弟則很早就選擇了離開,自闖天下,可能并不成功,可能會“想當年一下”。在一個高成長公司,到底選擇跟著一家公司“一個胡同走到底”,還是中間離開自己做老板,哪個選擇更好?這是一個天問。
以下選取的是具有代表性的阿里巴巴系創業公司:
孫彤宇,盒子世界聯合創始人,曾擔任淘寶網總裁。未曝光任何融資情況。
吳志祥,同程網創始人,曾在阿里巴巴工作。同程網2014年4月獲5億元人民幣投資,估值預計15億人民幣左右。
程維,嘀嘀打車創始人,曾擔任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嘀嘀打車的聯合創始人張航也來自阿里巴巴。2014年4月獲7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35億美元。
陳琪,蘑菇街/卷豆網創始人,曾擔任淘寶產品經理蘑菇街的核心成員岳旭強、李研珠也都來自淘寶。2014年6月完成2億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
張良倫,米折網/米券網創始人,原阿里巴巴旺鋪負責人團隊核心成員郁佳杰、柯尊堯也都來自阿里巴巴。2014年6月米折網獲3000萬美元B輪融資,估值1億美金左右。
馮大輝,丁香園CTO,曾擔任支付寶首席DBA、數據架構師等。最近丁香園獲7000萬美元融資,估值應在5億美金左右。
張斗,音悅臺創始人,曾在阿里巴巴工作。2012年12月獲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估值在1億人民幣左右。
顧大宇,bong健康手環創始人及CEO。此前曾在阿里巴巴工作,原阿里巴巴國際站用戶體驗團隊、“來往”、阿里云OS垂直業務線負責人。2013年12月獲數百萬人民幣天使投資。
葉進武,盈盈理財創始人,杭州龍盈投資CEO。此前曾在支付寶工作多年。2014年8月獲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
朱寧(白鴉),連續創業者,2013年開始做新項目“口袋通”。此前主要做社交電商網站“逛”。是貝塔.朋友聯合創始人、五季咨詢合伙人。此前曾擔任支付寶首席產品設計師。
阿里系的創業公司目前來看發展最好的當屬同程網、蘑菇街和滴滴打車,這三位創始人吳志祥、程維和陳琪的個人身價預計也將超過1億美元。而這10位阿里系創業者的身價總和應該不會超過10億美金。
讓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跟著馬云上市的創業兄弟們如今的身價。
在阿里巴巴30位合伙人中,其中24位來自阿里巴巴,6位來自阿里巴巴的關聯公司或相關公司。在阿里巴巴中,其中有7人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分別是馬云、蔡崇信、吳詠銘、彭蕾、戴姍、金建航和蔣芳有11人是在2004年以前進入公司,由公司自己培養起來的合伙人,分別是陸兆禧、姜鵬、彭翼捷、童文紅、王帥、吳敏芝、蔡景現、倪行軍、方永新、張建鋒和張宇另外12人則在2004年之后進入公司,他們都是來自財務、法務、技術等各個領域的高級管理人才,分別是程立、樊路遠、胡曉明、井賢棟、劉振飛、邵曉峰、TimothyA.Steinert、王堅、武衛、俞思瑛、曾鳴、張勇。在這30名合伙人之中,有20%是技術人員,女性成員占9人,21人為70后。而這30位合伙人共持有阿里巴巴14%的股份,價值超過210億美元。
毫無疑問,即使算上所有阿里系出來的創始人身價也不可能超過這30位阿里合伙人的身家。
此次上市,阿里將募資約210多億美元,普通員工持股金額約為200億美金。參照阿里巴巴創辦8年有70%的員工拿到股權激勵,阿里巴巴總共約有11000人擁有股權,分享200億美金,平均每人約182萬美元,造就的百萬富翁超萬人。其中包括經理級別的員工、軟件工程師、銷售和營銷業務方面的員工、以及支付寶員工也都將成為這場IPO盛宴之后的獲益者。
顯然,從創富的角度,那些在阿里上市前離開創業,成功的還稍有安慰,但做得不溫不火乃至失敗的創始人估計有些懊惱:堅持下來是不是比創業有更好的回報?不過,當身價和自由擺在面前時,馬云的創業兄弟們選擇走了兩條不一樣的路,如果讓他們再選一次,該留下來的還會留下來,該出去創業的也早早就出去創業了。性格決定命運。
張斗和謝世煌就是兩個鮮明的例子。
直到現在,張斗還記得那個晚上他和謝世煌的對話。當時,張斗在阿里巴巴做高級經理,謝世煌是他的頂頭上司。他們是哥們兒,住在一個宿舍里面。
“他問我,如果阿里巴巴死了會怎樣,我說阿里巴巴死了你還活著,你還要繼續你的生活。”當時阿里巴巴已經拿到兩輪融資,謝世煌自己掙的那點錢都投進去了,算起來已經身價不菲,在這之前,這位馬云在外經貿部的前同事,跟著馬云創業,已經死了三次。
那是在2001年前后,當時阿里巴巴的境況并不是那么好,一年后,張斗辭職離開阿里巴巴,謝世煌則選擇了堅持。
近十年過去,阿里巴巴已經在香港上市,謝世煌如今是阿里巴巴投資部總經理,按股價折算,身價5億美元。而張斗則做過兩家公司,2009年開辦了一家新公司,正處在起步階段。
那個不安分的人
張斗2000年進入阿里巴巴,可以算是阿里巴巴元老級的員工。當初在阿里巴巴,他的工號是126,那是阿里巴巴的全球編號,如果在國內,他肯定在一百位之內。直到現在,他還記得自己當年進入阿里巴巴時的情形。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剛畢業的張斗辭去了物資局的工作,開了一個信息咨詢公司。他通過撥號上網,把新華社發布的倫敦交易所棉花、鋼鐵的價格拷貝下來,給當地的企業發傳真,或者印成冊子送給他們,一年收取五千到八千的信息費。僅靠這一生意,他很快步入小康,買了筆記本電腦、大摩托和手機,在當地過著非常舒服的日子。
隨后,他又做起了賣酒的生意。他的家鄉生產一種白酒,每年大量走私到國外,但沒有一瓶正式出口的。酒廠的廠長答應給張斗每瓶0.75美元的批發價,張斗到網上一搜,發現美國一瓶酒要賣30到40美元。他開始通過網絡,向國外銷售白酒,光向國外投遞樣品就花掉了十幾萬元,但到最后發現這個生意根本沒辦法做,因為白酒的消費需要很強的文化特征,他無法打開市場。
他根據自己銷售白酒的經歷,寫了一篇《讓Internet充當商業間諜》,發在當時的《計算機世界》雜志上,并且留了自己的電子信箱。阿里巴巴當時的一位負責人據此聯系到了他,兩人因此交流了一段時間。
2000年正是互聯網最火爆的時候,在《計算機世界》那位編輯的忽悠下,張斗明白了什么是風投,知道了如何寫商業計劃書,于是來到北京,想在這個大都市里淘一把金。那位編輯送給張斗幾張票,其中有一張就是在國貿馬云的演講,就這樣,這位在三線城市成長的草根青年,見到了日后名揚中國的阿里巴巴創始人。
“因為之前馬云的中國區總經理給我打過兩次電話,所以我對馬云是有印象的。”演講結束,大家都圍上去換名片,張斗也圍上去,“我就說了一句,我說馬總我是安徽的,我叫張斗,跟你們誰誰聊過。他說我聽說過你,他跟我說起過你。我說那咱們再聊聊?”在國貿的咖啡館,兩個人坐下來,“馬云說為什么不來我這呢?來吧,咱們一起干。”于是,2000年4月份,張斗從安徽跑到了杭州,成為阿里巴巴的一名業務拓展人員,并幫阿里巴巴賺到了第一筆錢。
阿里巴巴當時做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張斗找到馬云的老家嵊州,全世界70%的領帶都是那里生產的。他找到領帶城的管理機構,說服對方在阿里巴巴建一個網上商城,為阿里巴巴賺到了26萬元人民 幣。
2002年,阿里巴巴雖然已經開始賺錢,但境況仍不是很好。“在阿里巴巴有三種人,一種是我和陸兆禧這樣的土包子,游擊隊出身;另一種是海歸;第三種就是職業經理人。”他覺得以自己的資歷,在阿里巴巴難以發展,經過綜合權衡,他最終離開了阿里巴巴。
“當時我的頂頭上司是謝世煌,開個玩笑,他是創始人,我怎么也不能取而代之。”
跟住隊或者去創業
2002年辭職后,張斗作為主要創始人,做了一家富媒體廣告公司。“就是你打開新浪,右下角冒出來的那個讓你討厭的玩意兒,很煩人的東西。”他是國內第一個做富媒體廣告的人,那一年,正趕上張藝謀拍攝武俠片《英雄》,張斗他們把《英雄》的很多片花剪出來,在前面貼上廣告,一炮打響。現在這種以視聽為媒介的廣告形式已經遍及網絡了,打開電腦,很多網站都會在右下角蹦出一個“小電視”。
當時的張斗在北京,另外兩個人在上海負責技術,張斗負責與新浪談合作、跑市場等公司運營。那個時候,在北京他連辦公室也沒有,當時的新浪還在現代城,張斗常跑那里,對現代城再熟悉不過 了。
“我就拎著筆記本在底商的咖啡店上網,然后跑到樓上跟新浪去談合作。”2005年,富媒體廣告做到一個多億的時候,張斗卻要離開,他說自己對這種生意有點看不上:“我很看不上那個事,覺得那就是一個賺錢的買賣,是個小生意。”雖然是創始人,但他并沒有從公司拿到什么。
隨后,張斗和其他幾個人做了一家網絡電視公司,做了兩三年,中間接觸到了一家風投,對方和他簽訂了一個1000萬的投資協議,但投資人非要他和當時的PPLive合并,因為投資人覺得他的技術不行, PPLive的兩個創始人則更偏重于技術,在用戶方面比較薄弱,雙方可以互補。“后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我覺得很氣憤,你本來跟我簽完協議了,然后你來要挾我,搞得很難受,我們就沒干。”他在2009年和幾個朋友重新創辦了一家公司,從頭開始。
謝世煌的發展軌跡是這樣的。
1996年,一個偶然機會,離開國企選擇在迪佛通信公司工作的謝世煌聽說了馬云做的“中國黃頁”,之后,在與馬云的幾次接觸中,他感覺馬云和自己以前接觸的管理層非常不同。“他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理念非常另類,連走路都跟人不一樣,接電話一會兒用中文,一會兒又用英文,風風火火的。”謝世煌據此認定馬云是值得走近、追隨的人。1997年,他放棄了公司的優厚待遇,追隨馬云來到北京,在外經貿部工作。兩年后,馬云決定離開外經貿部自己創業,謝世煌本可以選擇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但他再一次選擇跟隨馬云,成為阿里巴巴18位創始員工之一。
謝世煌是張斗的上司,負責阿里巴巴對外商務合作以及銷售。在公司最艱難的時候,他的MSN上經常掛著一句話:月末到了,誰給我一萬元我愿意到淮海路去裸奔。他說,自己當時真有這樣的沖動,因為公司如果再不賺錢就只能關門了。阿里巴巴終于在“非典”之后一鳴驚人,并最終在2007年登陸香港聯交所。這位當年和張斗住一個宿舍的哥們兒,如今是阿里巴巴投資事業部的總經理,身價5億美 元。
“我30歲至40歲是在阿里巴巴度過的,對此我充滿感恩之心。我覺得人應該選擇那些你覺得有歸屬感的團隊,你認為有未來發展前景的小公司,看準了就堅持到底,一定會有個美好前景!”
不止謝世煌,阿里巴巴早期的員工,如今都有了非常不錯的家底。張斗說,前段時間他在阿里巴巴時的一位程序員來北京,對方如今已經是支付寶的副總裁了。兩人選在他們住地的中間地帶吃飯。“我說你來干什么?他說我在北大、清華招聘。我說怎么招聘?他說就上臺去講。我說你以前話都說不利索,現在還敢演講了。他說我以前管三臺服務器,現在管三千臺。”
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金建航原來是阿里巴巴的公關,張斗說,“這哥們兒”現在也是2億美元的身價。他原來是航天經貿部官方報紙的副主編,在當時是副處級的干部,毅然決然跟著馬云一起混。“這哥們兒很牛×,如果現在找最有錢的記者,差不多就是他了。”
他當年在蘇州招聘的銷售,如今也是千萬的身價了,當年他們一個月的底薪只有一千多塊錢,當年他帶的一個小女孩,如今管著三千名銷售。
我是創始人
“我一點也不后悔,我是精神至上的人,和這些以前的同事一樣,我們都有可能買得起游艇,但是我會告訴你這是我賺的,而你是跟馬云混的,這不一樣。也許他們開寶馬,我回老家住著,買個小房子,但我在精神上不輸給他們任何一個。”張斗和阿里巴巴很多同事都有聯系,他曾經這樣調侃他們。
“你說他們沒有價值嗎?肯定有,沒有他們這些人努力,阿里巴巴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嗎?但這就是性格決定的,我就是不想當老二。”
張斗創建了音悅臺,他認為這是一個為網友提供高品質音樂MV的網站。張斗判斷,隨著手機功能的不斷強大,MV可以為用戶帶來更立體的視聽享受。除了賣廣告以外,它的附加價值可能會比MP3多得多,很可能據此撬動音樂這個巨大市場。
“它確實是一個百億美元的大市場,沒有任何人反對這個觀點,但大家不知道這個方法在哪。你現在問我,我也還不知道,但我可以試一試。”
他的名片上,寫著“創始人”三個字,張斗對此非常看重:“我職務都可以沒有,但這個公司是我創造的,這有點驕傲的成分在里面。某種程度上,創業成功與否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體會這個過程。成功的話那肯定是皆大歡喜,但所有的成功也都是暫時的。”
“他們很多人現在不但理解我,還在羨慕我,因為他們在那邊掙了錢,但除了錢還有什么呢?他們年齡太大了,他們沒有方向,沒有自己的團隊。像我這樣去吃苦去做事,他們那幫人已經不再敢了,這是人的惰性。”張斗說。雖然那些同事現在也在工作,但這和做自己的事還是不一樣的:“我在做的這件事我也可以自己說了算,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甚至說我面臨的挑戰、面臨的壓力,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講可能也是渴望的。他們去做事,中間面臨的壓力、危險、刺激,肯定不如我自己辦這個公司來得更刺激。”
創業是艱苦的,張斗印象最深的2009年初剛創業時,有一天晚上,十點多鐘,自己已經很累了,還是打開了公司網站,看有沒有留言。有網友在公司建議里的留言,讓他一下子振奮起來,“他留言說,我真是罪過,才發現你們的網站!哎呀,我沒有任何意見,你們太好了,千萬不要死掉。我當時高興得又蹦又跳的,坐下來又給他寫了一個300字的回信。”
雖然離開了阿里巴巴,但張仍覺得馬云給了他太多的啟示。
“2000年我見到馬云的時候,他正在努力推銷他的阿里巴巴,當時很狼狽,那個票很貴,大概一千塊錢一張。馬云、邵亦波、王峻濤還有一個主持人4個人在臺上,有人問,馬總,請你告訴我你怎么靠互聯網賺錢?阿里巴巴怎么賺錢?馬云說了半天沒說出所以然。第二個人毫不客氣拿起話筒說,馬總,請您不用拐彎抹角,直接告訴我您怎么賺錢?馬云還是沒有正面回答。第三個人拿起話筒說,馬總,我從黑龍江花錢買票來聽你演講的,求求你告訴我你怎么賺錢的。馬云當時就很急了,說你不能今天種下去一個蘿卜每天拔出來看看,這樣蘿卜會死的。后來我去阿里巴巴我才知道,他當時真的不知道怎么賺錢。”
“但是他的堅持、他的企業文化、利益分享,這三塊都是很對的。我覺得我第一個感謝互聯網,第二個感謝馬云。互聯網讓我真正從老家走出來了,馬云讓我知道了我出來以后該干什么。”
張斗現在北京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在家旁邊,房產商又蓋一座,他跟老婆去看過一次,“老婆說那房子真好,我說一期看來我們買不上了,如果這次創業能成功我們就買二期,如果不成功我們就算了。但你不要為了那個房子所累,這樣就沒意思了。像我那個哥們兒,現在有點為錢所累。晚上不敢出門了,覺得自己是有錢人了,怕人惦記,以前哪里都可以去玩,現在只在賓館附近,怕被綁架敲 詐。”
當初決定創業的時候,他跟老婆女兒商量:“我說你們如果想以改善生活為第一需求的話,我們明天就可以改善,很多公司來找我去做副總裁、銷售副總裁,甚至也有人給我股份。”張斗說,但那并不是他所要的,最終妻子女兒還是支持他創 業。
“2009年年初,過完春節我寫了‘音悅臺’的第一行代碼,動手去做第一期規劃。到現在,公司每個月已經有幾十萬的廣告了。”張斗說這話的時候,毫不掩飾他的自豪。(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