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奢侈品鑒定班是如何“忽悠人”的嗎?
【中國鞋網-滾動快訊】隨著奢侈品行業在中國愈發普及,近來不少奢侈品鑒定培訓班悄然從二手奢侈品圈內轉向公眾,并進入部分藝術院校來招生。有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動輒三五萬,甚至數十萬元的短期班,實際上根本無法像人們預期得那樣直接進入奢侈品行業就業,其鑒定技巧也遠不能真的“火眼金睛”。
高收費 大市場
奢侈品鑒定班魚龍混雜
隨著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快速發展,二手奢侈品也隨之繁榮起來,據財富品質研究院調研統計,目前在消費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總量約有3000億元人民幣,并呈現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長態勢。由于二手奢侈品的流通需求,奢侈品鑒定師行業應運而生,奢侈品鑒定課程也如火如荼地在國內外迅速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暗訪得到國內一家自稱權威奢侈品鑒定教育機構的課程詳細資料,資料顯示,為期10天的課程,學費高達3.28萬元。其中授課方承諾,課程結束可以對市面上奢侈品鑒定真偽的準確率達到70%。
記者閱讀授課郵件發現,為期10天的課程包括包袋、腕表、珠寶等奢侈品領域的真偽鑒定,其中以包袋為主要授課品類。品牌為LV、Gucci、Chanel、Dior等市面上常見的大眾奢侈品牌。
北京商報記者電話采訪課程負責人詢問除了交納學費之外,對于學員是否有其他要求,比如學歷、職業等。該負責人則稱,“我們的課程并沒有學歷要求,對于現在的職業也沒有要求,只要是有望學習奢侈品鑒定并且支付學費任何人都可以報名學習”。對此,業內人士稱,奢侈品與其他快消品不同,無論是價格還是品牌都具有特殊性,所以對于相關行業從業者有一定的學歷和職業背景要求。這種培訓機構只要交費都可以上課的概念,與奢侈品行業從業人員的基本水平相違背。
國家沒認證 行業不認可
畢業證形同虛設
除了入學標準過低之外,奢侈品鑒定培訓機構頒發畢業證的含金量也值得斟酌。據悉,培訓機構在學院學滿成績合格之后給予頒發畢業證書,但是這畢業證書國家并不認可,而且在行業內認可度也不高。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對此稱,目前,我國奢侈品鑒定行業主要服務于二手奢侈品市場,這些企業多有自己的標準或者鑒定師,對于其他培訓機構頒發的畢業證一般處于模糊態度。
國內某奢侈品鑒定培訓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課程頒發的畢業證國家并沒有給予認證,但由于其在行業內資歷老、發展快,業內許多企業,尤其是從事二手奢侈品交易的企業都認可,對于未來就業還是很有競爭優勢的。
一位熟悉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個領域全世界都沒有證書,如果哪個機構宣稱有認證,那絕對是欺騙學員。而且退一萬步說,就算國家認可畢業證,但鑒定結果大牌也不可能認可。
對此,周婷稱,奢侈品品類豐富,而且很多品牌依然在擴展品類從而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希望政府部門對奢侈品全品類出臺相關政策短期內很難實現。因為很多奢侈品的制造標準來自國外,如果用國內標準去鑒別國際標準的商品不現實。
自發教學 內容注水
課程缺乏行業標準
北京商報記者研究培訓課程發現,為期10天的課程除了圍繞奢侈品鑒定之外,還會對品牌的歷史、理念、文化等進行講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學員稱,老師會每天講述不同的品牌,比如品牌知識、品牌集團的介紹,學員中有很多希望未來從事二手奢侈品行業,老師也會講述一些關于奢侈品營運管理的課程,包括奢侈品買手、奢侈品陳列等,就是跟店鋪營運相關的內容。但還是以奢侈品鑒定為主。
對此,一位熟悉奢侈品鑒定培訓行業的人士爆料稱,為期10天的課程其實嚴重注水,講課的內容兩天就可以完成,因為鑒定師更多的是需要在實踐中獲得認知和經驗的理解。培訓機構教授的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必須到實際中去檢驗。很多時候,一個品牌標牌就花費兩個小時進行講解,在業內人士看來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除了教學內容注水,周婷對于自發教學的內容也表示堪憂,其稱,現在市場上的奢侈品鑒定培訓課程多為民間組織,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教材。在這方面日本比較領先,所以國內很多培訓機構都打著日系課程等,其中不乏許多濫竽充數的所謂專家和講師。
某業內人士爆料稱,在奢侈品鑒定培訓行業,許多老師都是自封專家,目的就是忽悠更多的學員報名,并從中牟利。目前,國內整個奢侈品鑒定培訓行業偽鑒定師比例預計在60%左右。旅日多年的國內資深奢侈品鑒定師李娜表示,雖然市面上有許多培訓機構,但是這個行業是新興行業,在起步初期,肯定會出現各種問題。可是從市場的發展趨勢而言,這個市場潛力是非常大的,需要很多從業者憑著良心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大環境。(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 上一篇:包裹快遞市場全面開放 政策倒逼黑馬快跑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