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IPO“價”驚四座 你買還是不買?
【中國鞋網-電商頻道】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戲,9月19日,阿里IPO終于迎來最高潮。當日9:30時,8名淘寶店主代表馬云等阿里高管敲響了紐交所的開市鐘。由于買盤踴躍,在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撮合后,首筆成交價終于出爐——92.7美元,較68美元的發行價上漲36.3%。開盤后,股價繼續上沖,最高至99.7美元。最終,阿里巴巴以93.89美元的收盤價完成了IPO首秀,漲幅達38.07%。至此,“阿里巴巴”這個源自于阿拉伯的故事徹底被一家市值達2314.39 億美元的中國公司所“霸占”,而馬云也在自己50歲生日之后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
阿里巴巴股票炙手可熱
阿里巴巴于上市前夜公布了68美元的發行價,該價格是上調過的發行價區間的上限。按此次發行3.2億股ADS計算,融資額將達到218億美元,一舉刷新了維薩卡公司保持了六年半之久的美國股市IPO融資紀錄,2008年3月份,維薩卡公司在紐交所上市,融資197億美元。如果放在全球市場來看,阿里巴巴也有望刷新紀錄。2012年農業銀行創下221億美元的全球融資紀錄。未來30天內,如果阿里巴巴的承銷商們全額行使超額配售權(綠鞋計劃),阿里巴巴IPO總額將增至250億美元,超越農行成為全球融資規模最大的IPO.
從目前來看,承銷商全額行使超額配售權幾無懸念,一是近期上市的多只中概股都行使了超額配售權,二是阿里巴巴股票的買方熱情非常高。“這幾天,華爾街議論的全都是阿里巴巴,以往從來沒有這么集中議論過一只股票。”在等候阿里巴巴開盤價出爐時,某投資機構負責人J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華爾街的投行幾乎一致看好阿里巴巴。
此外,J先生還預計,阿里巴巴的開盤價為91美元,該價格比最終92.7美元的開盤價僅低1.7美元。不過,J先生未透露預測如此之準的原因以及所在機構購買阿里巴巴的數量。
至于之前被熱炒的合伙人制度和支付寶風波,J先生表示:“雖然我們討論過這些,但實際上并不太在意。生意就是生意,能夠賺錢就行。”
大舉海外并購即將開啟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馬云和阿里集團用于投資并購的資金約為500億元。因此,一度有觀點認為,阿里巴巴上一輪的融資或消耗殆盡。不過,此次阿里218億美元的融資額,讓該觀點不再成立。那么,重新補血、懷揣巨資的阿里巴巴下一步將做什么?“做并購。”馬云表示,“那么多人給了我信任,他們相信給我們花這些錢,會比別人更有效、更有價值。錢是用來做事情的,我接下來是要把錢花出去”。
據馬云透露,下一步的重點是“用美國人的錢,雇美國人,收購美國公司”。
事實上,馬云對美國科技公司的“下手”早已開始,只是不如投資并購中國公司那般高調而已。據不完全統計,馬云近兩年來已經投資了Vendio、Quixey、Tango、Lyft、Peel、Kabam等多家美國科技公司,總投資額約10億美元。其中,Vendio公司是阿里在美國的第一筆收購。2010年7月份,阿里全資收購該公司。通過收購Vendio,阿里巴巴吸引了美國本地超過8萬的買家和潛在采購客戶群,為國內小企業帶來數十億美元的采購商機。
2013年10月份,阿里巴巴領投Quixey 公司C輪融資5000萬美元,Quixey定位于移動搜索,針對APP應用搜索的功能尤其強大。
2013年10月份,阿里巴巴領投Shoprunner 2.06億美元,持股39%。未來,中國用戶可通過Shoprunner,以美國消費者的價格和折扣從其合作的美國零售商和品牌網店購買商品并用支付寶結賬,Shoprunner 會在10天內將商品送至中國用戶手中。
2014年4月份,阿里斥資2.17億美元購得Tango 20%的股份,Tango由斯坦福大學工程系博士創立,擁有先進的視屏壓縮技術,主打產品是移動聊天和通話應用,與微信類似。目前用戶已經發展到2億人。
2014年4月份,阿里斥資2.5億美元參與Lyft的D輪融資。Lyft提供汽車服務的移動互聯應用,是Umber的頭號競爭對手。
2014年6月份,阿里對Peel公司進行了B輪融資。Peel位于智能電視遠程控制應用,能把用戶的手機或Pad變成一個萬能遙控器。
同一時期,阿里巴巴在美國推出購物網站11Main,這是阿里為打入亞馬遜和eBay占據的美國市場而進行的最大嘗試,目前已有約1000家商家入駐,品類包括服裝、時尚飾品、室內用品、藝術品和手工藝品等。
據悉,華爾街內部已經列出了阿里巴巴潛在的收購對象。“我發現很多企業在國外設有工廠,那并不等于國際化。一個企業的國際化不在于在國外設了多少廠,去國外掙了多少錢;而在于因為有你,那里發生了什么變化。”馬云表示,“讓別人不同,才能讓自己不同;而非讓自己不同,再讓別人不同”。
從紐交所向北望去,不遠處便是全球著名的帝國大廈,也是紐約的標志性建筑,站在樓頂,可以盡攬紐約的無限風光。阿里巴巴的帝國大廈,未來還要建多高,還能看到怎樣的風光,也許只有馬云心里最清楚。(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