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電商比拼叫賣 高調營銷贏取高市場份額
【中國鞋網-電商頻道】沒啥大事兒,電商行業里也少不了喧囂。記得去年“8·18”的時候,國家發改委特意查了電商所謂的“價格戰”,認為其中存在虛假宣傳。其實這種事在浮躁的電商領域已然成為家常便飯,不僅價格戰是假的,連比價工具也未必是真的,筆者去年用了三種比價助手,結果完全給自己繞暈了,最后沒少受累,也沒淘到什么便宜。
今年的喧囂似乎與去年又不大一樣。似乎與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的身份有關,阿里與京東在今年都低調了不少,并沒有大張旗鼓地叫賣,反而紛紛打出品質牌、時尚范兒,一副高貴冷艷的樣子。反觀那些第二梯隊的電商品牌,叫得卻越來越大聲了。蘇寧易購、國美在線、唯品會、亞馬遜中國、當當網、1號店,還有久違的凡客誠品。吶喊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密度相當大,比如朋友圈里的帥哥美女拼圖、企業CEO的臟話自黑、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語不驚人死不休……
如此賣力叫賣并不是心血來潮。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國內B2C市場中,天貓占57.3%,京東占21.2%,而第二梯隊電商們的市場份額都在1%-3%左右,相差不多。目前國內的電商規模雖然已經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但電商發展環境仍不成熟,營銷導向性嚴重,“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第二梯隊的電商們,因此大多選擇高聲吶喊的方式博得關注。因為一次病毒式的營銷,就可能換來一次流量高峰,從而把競爭對手階段性地甩在身后,完成自己本季度的KPI考核。
筆者本人對高調營銷并不排斥,反而認為,企業必須要積極發聲,才能避免在這一片紅海市場中被淹沒。因為對于第二梯隊電商們來說,再不瘋狂就真的老了。不過,筆者也不提倡無節操的狂轟濫炸、手段粗鄙的單純模仿,甚至是踩在競爭者身上的攻擊與抹黑。除此之外,作為消費者,筆者也希望看到更多有創意、有品位的營銷策劃,以及不含水分的促銷、不玩貓膩的降價。(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