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探索鞋業資源整合運營新模式
如果這五大資源你都沒有,你會如何去創辦一個鞋廠?
來自湖北的80后小伙張家維給出的答案是:用了一年半時間,在創新思路的指引下,以低成本整合以上五大資源,目前擁有1家總公司、4個工廠、1個辦事處(東莞)、2個外貿接單中心(迪拜和洛杉磯)。目前已有三個工廠在生產,有員工400多人。
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說,干一件事情,不是看你有什么,而是看你想什么!
每銷售1雙鞋子向工廠業主支付1元合作費
浙江健邦宏盛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維給他的連鎖工廠取名字也很趣:蒂壹家鞋業、蒂叁家鞋業、蒂伍家鞋業、蒂捌稼鞋業,很有連鎖的味道。這四家工廠分別位于溫州鞋都二期、永嘉甌北、麗水青田和溫州炬光園。
說起如何整合到四家工廠,張家維說,整合之路并不平坦。他坦言,在只有思路,其他什么都缺的情況,要整合好各種資源并不容易,常常碰壁。
而張家維的優勢,除了年輕有激情、思路外,還有八年在鞋業從業的經驗,對鞋廠運作很了解,特別之前幾年他在為鞋業企業做管理顧問期間,掌握了不少資源,也較深入了解到一些鞋業企業老板由于不專心主業而面臨困境的情況。
看到一些鞋業工廠由于面臨困境處于停工狀態時,張家維就跟對方談,讓對方把工廠以一種新的合作方式讓他生產,他以后每銷售1雙鞋子向工廠業主支付1元錢,并向工廠支付一定的保證金,但不承擔工廠業主的任何債務。張家維說,這種新的合作方式,不少鞋企老板并不認可,他們覺得直接拿一筆租金省事些,但這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新的合作模式也得到一些老板的認可。
2013年4月份,張家維的第一家連鎖工廠——溫州蒂壹家鞋業有限公司就在中國鞋都二期誕生了。2013年8月,張家維的第二家連鎖工廠——溫州蒂叁家鞋業有限公司就在永嘉甌北成立。今年3月,張家維的第四家連鎖工廠——溫州蒂捌稼鞋業有限公司正式起航。當時張家維在蒂捌稼鞋業合作簽約儀式完畢后感言:他的連鎖工廠運營模式在往前推動。
讓各種優質資源入股,并不斷前移市場終端
“在所有的這些生產要素當中,最核心的資源是優質訂單。”當工廠有合作意向后,最重要的是要拿到訂單。他提出了以股權換訂單的思路,讓出一家工廠20%-30%的股份給擁有訂單資源的出口貿易商,以來換取更多的國外訂單資源。他的這個合作思路獲得一些出口貿易商的支持。
在管理方面,從“蒂壹家”到“蒂叁家”再到現在的“蒂捌稼”,張家維很好的運用了股權激勵的方式,出讓一部分的工廠股份吸引一批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由二三人組合成為微型的管理團隊,扁平化管理各個工廠的日常生產和運作,降低工廠的管理成本。
在資金方面,張家維也是以股權投資的方式獲得一些投資商的支持,為公司起步發展解決了燃眉之急。通過這種資源整合的方式,張家維啟動一家工廠的資金不到200萬元,他說這遠遠低于正常運作一家工廠的資金。
在一年多的公司運作過程中,張家維越來越覺得掌握市場終端的重要性。溫州一些鞋廠拿到的訂單都是從外方手上轉了好幾手之后才拿到,中間環節很多,不但利潤少,還很容易出問題。因此,現在張家維把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放在市場終端的建立上,并不斷前移市場終端。他說,投入市場終端的回報遠遠高于投入工廠生產的回報。他先是在東莞成立了辦事處,后又在阿聯酋迪拜、美國洛杉磯等地建立海外代理市場點——接單中心,逐步跨越與國外進口商間阻礙,建立直接貿易關系,挖掘到進口商的優質訂單。
在張家維的計劃里,國外的訂單中心還將繼續建立,當他有足夠多的優質訂單時,他會以要求入股的形式跟溫州其他鞋業工廠合作,繼續發展他的連鎖工廠模式。下一步,他還要推出創新的網絡銷售模式,他要用創新的模式走市場終端。張家維說,他現在滿腦子都是一些如何進行市場運營模式變革的新想法。
一直堅持目標,總會碰到幫助你的貴人
>>>對話張家維
記者:你很年輕,聽說你并不是本地人,請問你來溫州創業多久了?
張家維:我是1982年出生的,湖北人,2006年大學畢業后來到溫州,在這里已經8年時間了,我妻子是溫州泰順人。
記者:你來到溫州之后,一開始做的是什么行業?
張家維:我在大學里是學生會主席,夢想畢業后每月能有3000元的工資,現實卻是在溫州找工作很不容易。于是我選擇一家鞋廠,當時跟招聘主管說可以2年內不要工資,有吃住就行。當時在鞋廠什么事情都做,是個打雜的,大家都叫我“隨叫隨到”。4個月后得到了老板的賞識調到開發部,一年后當上了開發部主管,最后在新的廠房里升職為總經理助理。
記者:現在不少人都覺得傳統行業不好做,鞋業的利潤越來越低,而你卻全力投入。你是怎么想到要以這樣一種新的模式去運作?
張家維:我從鞋廠出來后到一家專門為鞋業公司做培訓的公司工作,因此能接觸很多制鞋方面的材料商、鞋廠以及出口商,也了解一些鞋企近幾年遇到的各種經營問題。但我認為鞋子作為每個人的日常必需品,全球的消費需求不會減少。溫州作為中國鞋都,做鞋還是有很多的優勢。一些資源只要經過優化整合,就能產生良好的效益。而我當時一沒資金訂單,二沒廠房設備,只能用創新的思維去創業。同時我還想到了巴菲特的一句話:“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很多人都覺得鞋業不好做的時候,有不少廠房空出來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創業機會來了。
記者:從“零”開始創業,你是如何說服他們與你合作的?
張家維:一開始很多鞋企并不相信我,也不愿意和我合作。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何況作為一種新的思路,只要你堅持,總會有欣賞它的人。
記者:接下來你還有什么新的發展思路嗎?
張家維:未來我們會把自己手頭上的各類資源進一步優化。我的工作說簡單就四個字:排列組合。優化訂單,抓住更多的市場終端;優化工廠,提升自己的產品質量;優化材料商,降低生產的可控成本。同時我們也會嘗試進軍互聯網業務,用創新的模式做網絡市場終端。
“有好的思路,不一定有好的結果!痹掍h剛落下,張家維又總結了一句話:“只要是你認定的東西,一直堅持,總會碰到幫助你的貴人!彼J為,機遇總是青睞堅持不懈的人。
“創業到現在,很多事情我在做了之后才會發現問題,資金、訂單等每一個問題都會關系到公司的生存。”有好幾次張家維感覺要堅持不下去了,但最后總是在貴人的幫助支持下渡過了難關。從3名公司創始人發展到現在總公司的7位股東,都是在我困難的時候加入,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他們替我解決了大部分我解決不了的問題,讓我能夠一門心思向前沖。
溫州一鼎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婭婧就是張家維口中的貴人之一。王婭婧說,她去年跟張家維交流幾次后,主要被他創新的思維和專注的精神和誠懇的態度所感動。當一些溫州人不太看好傳統產業時,他一個外地年輕人卻還這么用心投入。王婭婧認為,溫州是中國鞋都,像張家維這樣用創新思維專注投入鞋業去創業的青年是應該鼓勵的。
健邦宏盛鞋業股份有限公司3名創始股東之一的范書平先生,之前為溫州很多鞋企做過培訓,是一位資深培訓老師,也曾是張家維在培訓公司的領導,所以他對張家維很了解。張家維敢擔當,有自己的思路,對市場趨勢把握準確。他認為,傳統企業思路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需要這樣一種創新的思維模式,而這種創新模式運作成功之后,就能成為一個行業內的模范。
前幾天,華商會CEO吳春成和經濟學者馬津龍等人到健邦公司走訪。吳春成走訪后表示,健邦公司的運作思路超前,模式創新,在目前不景氣的經濟大環境下不失為一抹特別的亮色。(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 上一篇:快遞企業扎堆布局O2O 掘金“最后一公里”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