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痛放棄贊助體操國家隊 李寧就能起死回生?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在持續虧損之下,8月14日,李寧集團宣布中止與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持續了23年的戰略合作,放棄贊助體操國家隊,將公司業務聚集在籃球、跑步、羽毛球、訓練及運動生活這五大核心體育項目上,以擺脫過往累積的經營困境。而該集團日前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業績顯示,雖然收入同比增加8%,但凈利潤卻虧損5.86億元,較去年同期1.84億元的虧損額上漲了2.18倍。
據悉,8月4日安踏公司與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合作簽約。
原因分析:庫存仍是最大包袱
李寧集團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31.37億元,同比上升8%,毛利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10.51%。但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84億元擴大至5.86億元,上漲2.18倍。
而記者了解到,李寧另外兩家競爭對手安踏、匹克,今年上半年在營收、凈利方面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安踏純利同比增長28.3%,至8.03億元。而匹克純利同比增長34.6%,至1.21億元。對于虧損,李寧財報給出的解釋是,大量存貨、呆賬撥備和人力成本是影響業績的主因。數據顯示,李寧存貨從去年末的9.42億元增加至今年6月30日的10.9億元。截至6月30日,李寧品牌的門店總數為5671間,與去年年底相比凈減少244間;經銷商52家,較去年底減少3家。
據了解,2012年國內運動品牌庫存達到高峰期,其中李寧僅當年就虧損了近20億元,此后國內六大運動品牌李寧、安踏、匹克、361度、中國動向和特步,均想方設法消減庫存。至今年才有所好轉。
記者走訪:一些店經營不佳,頻頻打折
李寧在廣州銷售情況如何?8月16日下午,記者走訪廣州市天河商圈,東圃商圈發現,與阿迪,耐克等運動品牌的人流量相比,李寧的人流量幾乎少之3倍多。
恰逢周末,天河城百貨的消費者極多,5樓的運動品牌均打7折優惠,在李寧專賣店內,記者觀察10余分鐘發現,店內平均保持在7人左右,中老年人居多,而該店銷售人員也表示,銷量還可以。不過,隨后記者來到阿迪,耐克專賣店,發現兩家店的消費者超過30余人。而在另一家百貨的李寧專賣店客流更少,記者同樣觀察了10分鐘,發現僅1人購買了一雙鞋子。
在一些街邊的李寧專賣店,經營情況似乎還不如百貨,一些特價場甚至打到了1至2折。位于東圃大馬路的李寧專賣店據稱常有優惠活動,現正精選商品7折,兩件以上6折。不過,記者來時,150余平的店內僅有兩名消費者。該店銷售員告訴記者,現在屬于淡季,流量不多,日銷售額一萬元左右,而旺季時經營額每日能達到5萬元左右。對此,曾做運動品牌加盟店的肖先生表示,李寧專賣店經營評效參差不齊,在東圃商圈且是主干道的正價專賣店,一天經營額1萬來元,算是評效比較差的,這也可能是其頻頻打折的原因。
李寧:做這個決定很痛苦
在財報解讀會上,對于放棄贊助國家體操隊,李寧集團執行主席李寧說:“做這個決定壓力巨大而痛苦,體操培養了我,但是我不得不做出這個選擇,因為這對公司來說是正確的選擇。”他稱,此舉是為了把有限資源與公司戰略更密切的結合起來,鎖定當今核心運動品類。
業內專家:早期盲目擴張遺“毒瘤”
記者統計了解到,2013年,國內六大運動品牌的存貨量,李寧以9.42億元位居首位,這與李寧早期的大肆擴張有很大關系。“為了清庫存,李寧頻頻在線上線下大力度促銷,這犧牲很大利潤。”廣東省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表示,今年上半年李寧就關閉了244間門店,有些門店需要3至5年才能回本,而開了1至2年就關閉了。
“李寧回購渠道控制權,將加盟店改為直營店,也需要付出一大筆分手費。一個省級市場起碼要幾個億,一個地級市也要上千萬”。服裝行業分析人士馬崗表示,一些經營不下去的經銷商,也給李寧公司造成壞賬。半年報顯示,在呆賬撥備方面,截至6月底,累計計提的呆賬撥備金額為6.83億元。(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