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勇者勝 安踏抄了李寧“老巢”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昨日,安踏簽約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這也是繼中國奧委會、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拳跆運動管理中心之后,安踏拿下的又一項重大體育資源。
或許有人說,這只不過是安踏近年來品牌和體育資源擴張戰略的其中一步;但也有人注意到,這一步具有不同的意義。
此次的簽約,之所以讓人聯想頗多,基于兩個層面。
首先直觀的是,體操項目資源一直是的“自留地”,是其輝煌的起點。不論是體操王子李寧本人,還是李寧品牌,一直鐫刻著體操的烙印。此番體操資源易主,不管李寧是力不從心,還是主動戰略撤退,都至少讓人覺得安踏的強勢。
其實,隱藏在兩大巨頭身后的更深層次原因,是二者創新變革的不同成效。2012年,安踏以76.2億元人民幣的業績,超越李寧的67.4億元人民幣,從營收的絕對值上成為國產運動品牌的“一哥”。同時,基于行業的低谷局面,2012年也被視為二者轉型競賽的起跑線。
安踏由“品牌批發”到“品牌零售”的成功轉型,推動業績及利潤回升明顯;“體操王子”的重出江湖,重磅邀請金珍君加盟,拿下CBA等賽事資源等一系列組合拳,也昭示著李寧重振士氣的決心。
然而,轉型成效確實有差別。李寧日前發布盈利警告,上半年預期虧損5.5億元人民幣,安踏的業績公告要到8月6日才公布,但從昨天的強勢簽約、股市表現及市場反應來看,其成績單讓人相當期待。
作為行業兩大巨頭,安踏與李寧各自的轉型與整個行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將繼續引領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轉型升級。
在昨天展示的給體操中心定制的裝備中,再現“龍”的元素。從簽約中國奧委會,從倫敦奧運會到索契冬奧會,安踏推出的“龍服”等裝備,一方面體現中國元素,另一方面也是對安踏如今行業地位的詮釋。而至少到目前,經過變革的龍頭安踏,已經率先再抬頭。(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