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怕“撞衫”時代 頂級奢侈品競爭力在于稀缺
【中國鞋網-滾動快訊】曾經,中國消費者會因為一款包袋的盛行和普及而去消費,也會拎著大大的品牌LOGO出入于時尚場所。眾品牌只需打印LOGO就可以賺到錢。然而,這樣的時代將迅速成為過去式。頂級腕表品牌羅杰杜彼國際銷售總監Etienne認為,無論是腕表還是整個中國奢侈品市場,都將迎來怕“撞衫”的時代。這意味著品牌需要真正地做設計和呈現最稀缺的資源了。
頂級奢侈品競爭力在于稀缺
長久以來,稀缺性是奢侈品單品可以存活百年甚至更長的資本,奢侈品保值、升值的經濟學根源也緣于此。然而,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奢侈品在利潤的驅動下開始擴大生產,從產量到品質,部分奢侈品與稀缺性漸行漸遠。
Etienne稱,稀缺性是區分大眾奢侈品和頂級奢侈品的標準。大眾奢侈品是為了滿足大眾消費的需求,其產品的稀缺性將越發不明顯,這將給頂級奢侈品發展帶來機會與空間。
據了解,前幾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快速發展也迎來品牌的開店潮,LV、GUCCI等品牌紛紛在國內開店,為了深耕中國市場,品牌布局二三線城市的腳步也是緊鑼密鼓。對此,Etienne表示,專屬性與稀缺性是羅杰杜彼的品牌價值所在,每年不超過5000只的生產能力,對于腕表行業而言屬于生產量小的品牌。但其受眾并非來自大眾市場,而是那些腕表的愛好者和收藏者。他們關心的是品質而不是產量。其實,對于頂級奢侈品牌而言,稀缺性才是競爭實力的表現。
中國人買表怕“撞衫”
當眾多奢侈品牌開始謀劃用定制款、限量款、去LOGO化的商品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時候,不難分析出,國內消費者對于奢侈品的熱愛已經日趨理智,從曾經的炫耀階段過渡到體現自我個性的階段。
在Etienne眼中,是否滿足個性需求是未來國內消費者考量奢侈品的重要指標,在腕表領域很多消費者還沒有意識到個性的重要性,大家更多的是對于品牌的研究與追求。
但在歐洲正好相反,普遍而言,大眾認同的東西是沒有個性的東西,現在的消費者需要與眾不同,他們不希望與其他人有同樣的腕表和手袋,這個現象未來一定也會出現在中國腕表市場。對于羅杰杜彼而言,品牌需要承擔引領消費者的職能,幫忙實現消費者對于腕表個性化的訴求。
試想幾個朋友坐在一起,每個人佩戴著市面上常見的腕表品牌,無論價格高低,有個人卻戴了一款小眾但是極具個性的腕表,此時他會成為聚會的焦點。Etienne講述了一個關于腕表“撞衫”的故事。
未來屬于塔尖和底層腕表
腕表現如今在中國市場的日子可以用“不好過”來形容,品牌開始實施港內同價、親民系列,希望可以用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資料顯示,LVMH集團旗下三個腕表品牌于今年2月開始先后對國內腕表價格進行調整,并且基本完成了三個品牌部分產品港內同價政策。
對此,Etienne則表示,羅杰杜彼不會通過降價的手段來爭取市場,從國內奢侈品市場的現狀來看,其金字塔分層的趨勢開始隱現。未來頂端和底層的品牌將迎來快速發展,中間段的品牌生存空間將受到擠壓和侵蝕。
高端消費者相對穩定,對品牌忠誠度較高,品牌需要堅持稀缺性,保證品質即可。低端消費者則更多地關注價格,品牌需要向消費者展示物美價廉的商品。中間段的消費者則比較容易游離,面對中間部分的消費者,羅杰杜彼希望成為他們夢想的品牌,未來這部分消費者具有購買實力的時候便會成為品牌的忠實消費者。
未來2-3年,羅杰杜彼計劃在中國新增一倍的銷售店鋪,數量在15-20家左右,開店的數量其認為是符合中國高端消費群體需求的。
Etienne Boubee De Gramont
曾在阿姆斯特丹出任奢侈品牌市場總監,之后加盟卡地亞倫敦公司擔任市場總監;2002年出任沙夫豪森IWC萬國表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協助建立IWC萬國表零售分銷網絡;2011年2月起加入羅杰杜彼家族,擔任國際銷售總監。(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 上一篇:“洞洞鞋致癌”或是品牌鞋企嚇唬消費者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