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嘉興“五水共治”建言獻策
【中國鞋網-節能環保】“五水共治”關鍵在于科學治水。強化科技對接,著力引進專業治水技術和科研機構,全力加速治水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是嘉興市正在大力推進的科學治水系列工程。組建“智囊團”支招嘉興治水工作,這是早在去年便已開啟的科學治水新篇。
2013年4月,嘉興市與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共同組織“問情·咨政·服務——中國工程院院士嘉興行”活動后,確定嘉興作為“十二五”國家水污染防治重大科技專項“太湖河網水環境安全調控與決策業務化平臺”工程示范城市,市政府聘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副院長鄭丙輝為嘉興市治水科學顧問。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再次聚集嘉興,針對嘉興“五水共治”工作中存在相關的問題進行現場論證咨詢。他們紛紛發表了“將科學治水理念扎實往前推進”、“將國家研究成果應用到嘉興治水上”、“紡織行業治污需多方共同發力”、“清潔生產是節水的重要途徑”等觀點。
“將科學治水理念扎實往前推進”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主任、大氣污染防治專家)
嘉興在污水處理方面積累了很好的經驗,也在積極地將科學治水這個理念扎實往前推進。在嘉興,有很多傳統產業如化工、紡織等,都是污水排放量比較大的行業。由于嘉興紡織產業規模較大、分布普遍,要做到達標排放,面臨的是巨大的考驗和挑戰。我們需要好好設計,倒逼嘉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實現環境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在農業治污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嘉興農業面源污染與生豬養殖有很大關系。生豬養殖除污染水源外,還有污染大氣。如今,對于生豬養殖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思考:一是如何界定適度的規模大小,二是如何有效利用養殖廢棄物。在我看來,如果養殖廢棄物處理得好,它將不會是一個負擔,而可能是一種能源。在適度控制規模的前提下“變廢為寶”,可以說是養殖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從嘉興來看,2013年相比2012年,生豬養殖規模有了大幅度縮減,但如何轉化利用、減少污染,仍是必須要想辦法解決的問題。
在飲用水安全保障上,企業的安全生產與飲用水息息相關,環境方面的一點小事故都可能造成影響面很大的水污染事件。預防發生大規模、大面積的飲用水安全事故,要提前做好企業安全意識的普及工作。
“將國家研究成果應用到嘉興治水上”
孟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環境區域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專家)
環境與生態的約束問題是嘉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而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正在于嘉興特有的經濟結構。對于嘉興的水資源和水污染問題,來過多次的我相對比較了解。去年,在擔任嘉興治水科學顧問時,也進行了一些飲用水源地的調研考察。在我看來,嘉興的飲用水源并不缺,主要是水質不好。此次開展“五水共治”行動,讓我看到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效果。關于嘉興“五水共治”,我也有幾點意見。
今年3月14日,習總書記在聽取水利部關于“十三五”期間水利工程建設的報告后,發表重要講話,其中一條就是講“節水優先”。在水資源的利用和水環境的保護上,節水都應該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嘉興有優勢的幾大行業里,就有比較大的節水空間。我們也有環境和條件去實施:以科學治水和創新發展作為基本,努力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轉型。同時,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上,不妨參照一下云南大理的做法。大理有兩條重要經驗:一是發揮法律作用,真正把法律落實到具體制度和相關規定中,讓每家每戶每個人都自覺執行;二是對奶牛養殖廢棄物的綜合處理和利用,將它變成了一個新產業、新資源,為老百姓致富找到了新方向。這些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
未來幾年嘉興將大力開展“五水共治”,這樣的魄力也讓我看到了嘉興治水的決心。在我看來,既然花了這個錢、用了這個勁,就要做出相應的成效,嘉興要為全國、全省作出示范,要在國家層面上、區域層面上構建流域水質管理目標,這個目標不僅是針對一個具體污染物的處理技術,而是一個長治久安的技術體系,包括水生態功能分區、保護級別,使用的質量標準、排放標準,構建風險管理制度等。要有一系列的考量來構建一系列的技術體系,將它做到精細化管理水平上,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
在2014年實施的一個國家水專項里,我們正在將太湖水系跟嘉興地區河網進行連通。作為國家水污染防治技術重大科技專項技術總師,我將向專項行政負責人匯報嘉興“五水共治”相關情況。希望能將“十一五”、“十二五”國家水專項研究成果應用到嘉興,同時在安排“十三五”國家水專項計劃項目時,嘗試與嘉興需求進行結合。
“紡織行業治污需多方共同發力”
周翔(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教授、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專家)
污水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像是一個濕地,要發揮自行消化的功能要用到10到20年的時間。因此,在我看來,要在紡織行業里取得比較好的控污、治污效果,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值得慶幸的是,現在許多紡織企業已經提升了他們的意識和覺悟。對節能減排的認知有了很大的改觀。在污水治理方面,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僅是有責任的,也是有能力的。實際上,他們也落實了許多的舉措:比如說減少廢氣廢水及環境污染物的排放。從加工方面來講,要減少紡織品加工時用水量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工藝的改進,二是設備的先進。同時,嘗試中水回用的方法,實現水循環利用,這樣新鮮用水量少,污水排放量也就少了。而在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上,紡織行業要盡可能少用化學品,采用現代物理方法。兩項措施同時進行,雙管齊下。
在降低有機物的化學含量上,紡織行業也要盡可能做到排放的廢棄物里沒有化學品。這樣才不會影響水中的植物,從而不影響我們餐桌上的食物。現在我們不能講不污染,但可以盡可能減少污染。實際上,要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和降低有機物化學含量都很有難度。對于前者來說,加工方采購化學品時,并不能完全獲知供應商提供的化學品是否含有對環境影響較大的成分。而我們也在一項調研中發現,其實很多時候,紡織企業出現污染環境問題,就是在這個環節出了問題。所以我覺得,加工方和供應商應建立共同利益的關系。供應商需公開他所銷售貨品中的成分和作用,當加工方生產出來的物件或排放出來的水質因供應商的化學品而產生問題時,由供應商承擔相應責任。而這個模式就是綠色化學。綠色化學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能發揮重要作用。很多國家對綠色化學也越來越重視。從我國看,很多部門也都在關注這個問題。首先是環保部,有污染防治司專門負責化學品的分析管理和環境監控。其次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衛生部和科技部,后兩者都在化學品監控上起到支持作用。
此外,“五水共治”是涉及民生的問題。企業每位員工都應重視治水問題,并從自身做起做到節約用水。
“清潔生產是節水的重要途徑”
段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清潔生產專家)
嘉興的水污染形勢是嚴峻的,不容樂觀的。到2013年底,五類水和劣五類水占一半以上。到今年3月底,劣五類水雖然減少一些,但任務仍然非常艱巨。
我認為,解決水污染問題,首先是清潔生產問題。包括結構調整、布局優化、清潔生產、高新技術裝備等。嘉興目前的紡織、皮革、印染、造紙等行業仍是水污染的大戶,治理效果雖然有但不明顯,所以還是要講究清潔生產。對于農業面源污染這個問題,在我看來,盡管它也帶來比較大影響,但相對于工業污染來講,后者明顯比前者危害性更大。由此,除強調人畜排泄物帶來的水污染外,對工業廢水帶來的危害或可能帶來的損害都要給予高度重視。我曾擔任過聯合國中國國家清潔中心主任,從事清潔生產研究也有一些年頭。在國外,排泄物多半都制成了肥料,這一點是可以借鑒和引進的。
其次是對河道水體功能的重新定義。傳統上我們把河道當做航道,并沒有全面認知和充分利用。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不是缺水,是水劣。我們可以利用河段設置人工濕地,甚至進行應急處理再利用,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河道水質。哪些河段效果最好、花費最少都可以通過研究和試驗進行評估。
再次是在河道清淤這個問題上,就現有情況看,底泥處理是今后很大的難題。淤泥不挖不行且要挖干凈,這樣處理難度是很大的。需要考慮到能不能脫水、脫水率怎么樣、加多少混凝劑,加了混凝劑后是否影響過濾效果。沉淀和過濾是相互矛盾的,在底泥上這一矛盾會更加突出。這便需要依靠科學治水,用高科技手段和高性能設備來解決。
最后,我想提個醒,在我走訪國內許多園區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園區將不易深化處理的廢水統一交由污水處理廠處置,這樣一來便扼殺了污水處理廠原有的活性,降低了污水處理效率,從而也就導致污染指數下不來。(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