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打響"紅六月"促銷戰 頻繁造節或致消費疲勞
【中國鞋網-電商頻道】一年一度的電商年中促銷大戰硝煙再起。剛剛上市的京東,祭出了前所未有的優惠力度,豪擲10億元人民幣的“京東紅包”吸引消費者參加京東的店慶Party;而即將上市的阿里,也火力全開。其旗下的天貓獲得眾多品牌商的支持,就連一向孤傲的蘋果,也投向天貓陣營,首次參與中國電商大戰……
回顧以往的電商價格戰,“電商促銷”給人的印象不過是吸引眼球的噱頭,其表面慷慨,內里卻小氣,消費“陷阱”無處不在。殊不知,這傷害的是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因此,在新一輪的“節日”大戰中,電商企業唯有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落實優惠實權,才能真正實現價格戰的價值。
電商“618”大戰一觸即發
六月,對電商來說,又是一個熱血沸騰的時刻,電商領域掀起“多國殺”。以去年為例,京東商城唱主角,大搞“618”店慶活動。而主要電商競爭對手天貓4000萬元“刷紅包”、蘇寧易購“e18全網底價日三折搶三天”、當當“年中慶”,國美庫巴更是直言不諱以“狙擊618”為口號,宣布萬款商品全場1折起。眾電商巨頭“圍剿”京東,硬生生地將京東店慶辦成了全網購物節!
去年6月的電商大戰已是如此火爆,而今年的火熱程度更是有增無減。其中,風頭最勁的無疑是剛剛上市的京東商城,此番京東推出以“618 Party”為主題的促銷活動,并在微信、手機QQ、京東手機客戶端向用戶派發總價值為10億元人民幣的“京東紅包”。用戶可以將紅包作為現金在微信、手機QQ、京東手機客戶端上購買京東商品。單個紅包價值最高達618元。
而當當網更是放言“踢爆618”,火藥味十足。據了解,當當網以圖書5折率先開打價格戰,并在手機端推出“首單送10元現金”的活動爭搶移動用戶。緊接著,“新品閃購”上線,以及618的當當尾品匯大促也閃亮登場。
在這場硝煙彌漫的電商年中促銷活動中,天貓主打3C數碼、手機等產品,著手對京東的店慶進行狙殺。天貓一向具有號召力,振臂一呼就有品牌商的大力支持。除了“中華酷聯”,蘋果、小米、三星、飛利浦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商已經開設天貓官方旗艦店外,蘋果公司更是入駐了天貓。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這些公司已經在天貓開設旗艦店,部分公司甚至參戰過往年的雙十一,此次年中促勢必將會有大動作。
此外,還有亞馬遜、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等電商參與鏖戰。6月份,京東剛剛上市,阿里上市在即,其他電商不甘淪為配角,火力全開,到底是誰更省,還要消費者擦亮眼睛見證電商的實際行動。
促銷戰不能僅僅是噱頭
電商大佬的價格戰如火如荼,而對消費者而言,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場低價盛宴。但真的是這樣嗎?細數往屆電商大戰,存在不少問題。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個別電商購物節中打折商品長期缺貨、先抬價再打折、虛標商品原價等虛假促銷行為,已經給消費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電商促銷是否真降價成了消費者最關心的要點。
優惠力度存疑。今年京東豪擲10億元的紅包,宣稱可直接用于京東微信商城和手機QQ商城購買實物商品,單個紅包價值最高618元,但紅包的使用規則不免令人失望。比如,在京東消費每一單只能使用一個紅包,京東紅包不能用于手機充值和購買虛擬產品,一個紅包不可拆分多次使用,紅包不能提現等等。有網友抱怨,京東搞的是“618”大促銷,按理說6月18日購買商品應該折扣更大,但是紅包只允許在發放之日起至16日期間使用,逾期作廢。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電商促銷大戰之后,都會暴露出諸多質量問題,不少用戶發出不滿的聲音與投訴。據《2013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顯示,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測,2013年通過在線遞交、電話、郵件、即時通訊等多種形式,共接到全國各地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近97350起,同比增長4.0%。某些電商平臺號稱產品是“正品行貨”,但卻不能享受全國聯保;號稱“內部渠道”進貨,但卻不能拿出廠家授權的資質證明……種種質量狀況,讓消費者頗為心涼。
此外,電商大搞促銷期間,“快遞”變“慢遞”,也讓消費者頗有怨言。網絡促銷活動不僅是對商家的考驗,更是對整個物流體系的考驗。如果頻頻出現爆倉情況,肯定會使用戶體驗大打折扣。電商頻繁“造節”,大張旗鼓地搞營銷戰,爭奪市場,但促銷戰不能僅僅是噱頭,電商若是“只想賺一把”,恐將在一輪又一輪的“節日”大戰中,遭到市場洗牌,逐漸被邊緣化。
熱戰之后還剩什么?
經過多年的電商價格大戰,電商行業已經形成一年兩次大促的慣例,“618”大促就是其中一大活動。隨著“618”的到來,京東店慶促銷進入最高潮。去年“618”,京東全天訂單數突破300萬單,網頁瀏覽量高達3.5億元。其中,京東家電品類銷售額改寫歷史,單日實現7.5億元,創造了一個銷售神話。而今年的京東大戰宣傳攻勢更猛,力度更大,更發出“英雄帖”,廣邀電商行業積極參與進來,可以預見,這個億萬消費者的全民網購狂歡節,電商之間的戰爭將來得更加兇猛。
電商在熱戰的同時,勿忘了對消費者的關愛。而這個關愛不止表現在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還表現在優惠的落實上。頻繁的“造節”,各種名目的促銷活動或讓消費者深感疲憊。電商只有給消費者得到實打實的優惠,才能提升買家的黏度,為締造自己的電商帝國鋪路。
進一步說,目前的價格戰或許可以幫助消費者買到更加便宜的商品,但是從長期來看,只有各家電商全面完善自己的市場機制,讓消費者不僅可以買到稱心的商品,還能買個踏實。電商平臺要秉承“消費者為先”的原則,致力為消費者提供品種豐富、品質優良的產品、便捷的服務和實惠的價格,打造受廣大用戶信賴、喜歡的優質網購入口。如果消費者還陷入往年的“消費”麻木當中,噱頭一堆,那么這樣的節日不辦也罷。(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