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已成奢侈品牌必爭之地 紛紛推專屬網站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Burberry推出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社區網站向品牌的標志產品風衣致敬,Gucci最近欣然宣布自家博物館的全新專屬網站開幕,這些或許可以看做是品牌在網絡時代“重述經典”的一種方式。
社交網絡下的情感營銷
第一次登錄奢侈品網站的人,或許會將它看成是一個常規街拍網站。但當你逐一點開來看就會發現:照片里的所有人都穿著同一樣式,即Burberry出品的風衣。實際上,這正是Burberry公司在2009年11月推出的網絡平臺。Burberry的目的不是設計一個街拍網站,而是一個以風衣為主題的網絡社區。在這個網站上,登錄者可以對瀏覽過的照片進行評頭論足,在一旁寫下自己的意見,也可以將這些圖片轉載到Facebook或Twitter上,與更多的風衣愛好者討論心得。
這或許可以看做是品牌在網絡時代“重述經典”的一種方式。就像Burberry的掌舵人Christopher Bailey談到這個風衣社區時說的那樣:“歌頌的是我們標志性的風衣,同時捕捉外衣傳統背后的情結。”最常見的雙排扣戰壕風衣,是Burberry在1914年所做的設計。人們很容易理解這件風衣在當時的流行。它最初是為英國軍人所做的服裝,采用了實用耐穿的棉質華達呢的面料。這種質料是Burberry引以為傲的發明,采用了特殊的編織方法,在防雨透氣的同時,依然可令穿著者感到柔軟舒適。在過去的近百年里,Burberry曾隨著探險家們到過南極、飛越過太平洋,經歷過各種嚴酷的天氣。然而,在“可適應任何天氣”不再那么具有號召力的今天,要說服消費者以同樣的熱情購買一件設計于上世紀的昂貴風衣,他們顯然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
Burberry似乎是在以建立一個網站的方式來回駁那些“經典等于乏善可陳”的論調。在這個網站上,一件千篇一律的老式風衣被演繹得千人千面。那些面對經典產品感到創新無望的人,或許可以把這個名為“風衣的藝術”的社區看成是一個“如何將老風衣穿出新樣子的DIY寶典”。無論如何,將一件千篇一律的風衣打造成聯系社區的情感紐帶,確是一個值得稱道的點子。
用現代科技發揚經典風格
Gucci也是一個擅于運用網絡營銷的奢侈品牌,2002年,Gucci就運用互聯網技術打造網絡虛擬奢華店鋪體驗空間。如今,嘗到甜頭的Gucci更為奮勇向前,推出了Gucci博物館的全新專屬網站,足不出戶即可“親臨”位于佛羅倫薩的Gucci博物館。
全新推出的網站共有八種語言版本,能夠在臺式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上登錄。網站分為三個版塊:Gucci歷史典藏、Gucci與藝術和Gucci博物館;觀眾在瀏覽普通網頁版本的同時,還可通過社交網絡與朋友即時分享博物館的精妙之處。
Gucci博物館專屬網站展示了品牌在九十多年的歷史中,不同時期的精湛作品以及作品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故事。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各式各樣旅行箱、保暖瓶到娛樂橋牌等精致生活用品,以及由Gucci做內飾的凱迪拉克轎車和品牌旅行系列等,無不傳達了源自意大利品質的精致生活方式。
Bamboo竹節、Flora花卉圖案、Gucci標志和Première定制禮服等Gucci經典元素將在博物館網站“Gucci歷史典藏”版塊永久展出。在每間“展廳”里,用戶都能欣賞有關Gucci經典時尚的歷史圖片和視頻,并且可以360度全景體驗真實的博物館房間。而“Gucci與藝術”版塊不僅包含在Gucci博物館當前舉辦的和之前舉辦過的當代藝術展的信息,還會介紹Gucci參與的與藝術相關的各類活動。
互聯網已成必爭之地
縱觀時裝大牌們的全球業務,在所有來自中國、印度、土耳其和拉丁美洲的高速增長的市場中,購買力強的顧客群的年齡要比發達市場平均低15到20歲,對于這些年輕顧客來說,他們更青睞數字技術,擁有智能設備并對此產生依賴。
“數字技術就是他們的通用語言。”曾經為Burberry立下汗馬功勞的Angela Ahrendts如是說:“對一個品牌來說,如果將這些顧客視為目標客戶,那么我們必須使用他們的語言。”
事實上,Burberry和Gucci的做法與傳統奢侈品品牌對于互聯網的慣有認識大相徑庭:傳統認為海量的、聚眾的信息傳播與奢侈品所追求的小眾享受是水火不相容,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是高科技與手工藝之間的矛盾。不過,行業的發展似乎正挑戰著上述傳統理念。談及互聯網未來與奢侈品的關系,更多人認為:奢侈品起初有些懼怕互聯網,但互聯網并不會消失,只會與我們更加緊密。(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