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電商微型企業“集團化”發展形成集聚優勢
【中國鞋網電商頻道】微型企業因規模小、資金少、實力弱等原因,導致市場競爭力弱、抗風險能力差,但重慶的一些電子商務微型企業卻在集團公司的引領下,削減運行成本,形成集聚優勢,使得成活率和成長率都大幅提高。
重慶市萬州區的三峽微型企業孵化園成立于2010年,目前已進駐了200余家電子商務微型企業,這些微型企業以一家集團公司引領,主要為一些產品做線上代理以及品牌營銷,這些工作因涉及攝影、美工、設計等環節,如果單獨由一家企業完成,運行成本將大增。
三峽微型企業孵化園負責人黃東介紹,對于線上代理來說,攝影和美工等技巧非常重要,既要展示出產品的特性,又不能夸大產品的品質,因此需要專業化來操作,如果微型企業各自為戰,就很難標準化,容易在交易環節出現糾紛。利用聚集的優勢,專門引入攝影、美工等微型企業,形成產業鏈分級,這樣更多的微型企業就可以把精力放在業務拓展和產品推廣上,大大減少了企業成本。
黃東表示,三峽微型企業孵化園篩選入駐微企時,不但要考慮到微企的市場前景,還要考慮到在孵化園中可以扮演的角色,盡量實現優勢互補。記者采訪了解到,從2010年重慶扶持發展微型企業以來,微型企業經過不斷摸索,已經逐漸結束了早期單打獨斗的場面,漸漸顯示出集團化“抱團”發展的傾向。
在重慶商電科技微企孵化園,在集團公司的統一運作下,電子商務微型企業不但可以享受到其他微型企業提供的培訓、采購、拍照、設計、倉儲、打包等專業服務,甚至還可以直接轉包集團公司運作相對成熟的項目,從而減少自身風險。
“集團化”發展除了可以為微型企業削減運行成本,還可以幫助其解決融資難題。記者采訪發現,一些集團公司由于實力雄厚,普遍提供融資業務,或直接對微企提供貸款服務,或提供融資擔保服務,通過集團融資,微型企業的融資成本略高于銀行基準利率,但遠低于社會融資成本。
通過這種模式,微型企業能較快獲得盈利。重慶三峽微型企業孵化園里的一家電子商務微型企業,為一家展示柜生產企業做線上銷售和品牌包裝,最近3個月營業額為80多萬元,實現利潤60多萬元。
據黃東介紹,目前三峽微型企業孵化園6成以上的企業實現盈利,2成以上的企業成長為小型企業。通過利益分成,集團公司也從微型企業的成長中獲利,實現了共贏。(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