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虎頭鞋栩栩如生傳承嚴謹家風
【中國鞋網-滾動快訊】由福州市委宣傳部、市婦聯聯合主辦的“傳承良好家風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15國際家庭日”主題活動昨天在鄞州區(qū)東吳鎮(zhèn)啟動。在活動現場,作為民間手工藝展示,來自鄞州下應街道河東村今年78歲的應梅娟老人帶來的老底子虎頭鞋和香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一雙雙虎頭鞋,鞋頭形似虎頭,鞋面采用緞面,色彩鮮艷,做出來的鞋樣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母親的身影
應梅娟是地道的農村婦女,從未向人學習過虎頭鞋的制作工藝,只是閉上眼睛后,就會想起母親當年在煤油燈下做著針線的身影。“這其實也是一種傳承,使我覺得做針線是這么有親切感。”老人慢慢說道。
別看一雙小小的虎頭鞋,從鞋面、鞋幫、襯里再到鞋頭的老虎臉的制作,總共算下來有13道工序。老人說,要有多么高超的技藝談不上,最關鍵的是要心靈手巧,更重要是要認真、耐心,一絲也馬虎不得。
漸漸地,河東村人人都知道村里住了一位會做虎頭鞋的阿婆,老人的家里也成了一個虎頭鞋作坊:局促的小屋貼墻通到天花板的柜子里放滿了用于制作虎頭鞋的線團、布料、工具,桌上窗臺上還放著各色的“作品”。
雖然慕名求鞋的人越來越多,但多少年來,老人做的虎頭鞋始終只賣50元一雙。她告訴記者,這樣的一雙鞋,不算布料設計花樣和做工,僅僅是做一雙就需要2天時間……
技藝傳承
隨著自己日漸衰老,老伴的身體又不好,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顧。如今老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要花在照顧老伴上,于是,她萌生了帶徒弟把自己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她自己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雖然兩個女兒有時也會搭把手幫自己做一些活兒,但她們畢竟都有自己的工作,如今也都進入了退休年紀,還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需要打理。
2005年,剛從浙江科技學院畢業(yè)的女大學生顧昊華回到寧波后,學藝術設計的她萌生了要學一門民間傳統(tǒng)技藝的想法。顧昊華走遍鄞州,最終找到了應梅娟老人。
參與奧運
2008年,北京奧組委和文化部共同主辦的“中國故事”文化展示活動,經過層層選拔,應梅娟老人的傳統(tǒng)虎頭鞋制作工藝光榮入選,成為這個文化展示活動的一部分。
考慮到當時老人年事已高,最終決定由顧昊華代表老人作為我省的兩位代表之一進駐奧林匹克公園進行現場制作展示。
家風傳承
如今老人已有3個徒弟,說到自己制作虎頭鞋的經歷,老人很感概,她希望自己手中的這項技藝能永遠流傳下去。
“傳承并不是簡單地復制。”老人說,她至今還能想起母親做針線時那盞并不是很亮的煤油燈,還有那個慈祥的身影,做虎頭鞋是對母親的懷念,也是她對家風的傳承。雖然她的兩個女兒并沒有傳承自己的手藝,但孩子們身上那種做事情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也正是對自己生活態(tài)度的一種最好詮釋。(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 上一篇:微信營銷催生專職“點贊黨”集贊換禮品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品牌動態(tài)】高跟鞋自16世紀面世以來,一直流行了400年。但高跟鞋并非一下子就在平地上冒起3寸高,它的高度是16世紀時開始,...
[詳細]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