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大皮革實驗室:制革不再“臭”名遠揚
【中國鞋網-國內動態】溫州素有“中國鞋都”之稱,美名在外的溫州皮鞋,在當地發展卻以污染環境為代價。溫州大學皮革工程重點實驗室開發推廣的綠色生產技術,讓制革不再“臭”名遠揚。
溫州現有皮革與制鞋生產企業4300多家,從業人員40多萬人。皮革與制鞋企業聚集的雙嶼更被稱為“牛皮癬”。探索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皮革革命”正是溫州大學皮革實驗室的使命。
記者走進該實驗室,工作人員演示了拉力機等設備,檢測皮革的強度、硬度等。多年跟皮革打交道,在皮革實驗室工作的成員練就了新技能——買皮具、皮鞋,靠手感就能辨明真偽。
據該實驗室主任蘭云軍介紹,制革清潔生產和節水技術是從西班牙引進的,并在溫州進行了技術創新。該項目包括了浸酸液回用技術、低耗用高吸收鉻鞣技術、廢鉻液可持續回用技術。其中,浸酸液回用技術可以節約工序中水量和食鹽的用量各70%,減少污水排放量,減輕食鹽對環境的污染。
“鉻鞣”在皮革加工中已有100余年的歷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加工技術。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鉻的污染和廢棄處理等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因此,開發“無鉻鞣產品”顯得迫在眉捷。目前,該實驗室已成功研制出替代鉻鞣劑的LTA系列金屬(無鉻)復合鞣劑及其配套助劑。
主打制革清潔生產和節水技術,溫州大學制革實驗室多年來為皮革企業節水40%以上,產生經濟效益7億余元。該實驗室現還與浙江省內溫州、海寧、寧波、湖州、麗水等地區的10余家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在溫州,該技術目前已在平陽水頭制革區推廣使用。(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