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耐克或降低可穿戴投入
該報道還稱,由于硬件業務開支高昂,且沒有給公司帶來足夠的利潤,耐克近期一直就Fuel Band的相關決策進行激烈的爭辯。
耐克中國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的回復并沒有涉及到裁員一事,只是稱:“Nike+ Fuel Band SE仍然是我們業務的重要部分。我們將繼續發展Nike+ Fuel Band App,發布新的METALUXE配色,并在可見的未來繼續銷售和支持Nike+ Fuel Band SE。”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像耐克這類傳統企業在可穿戴領域上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對新興科技的嘗試,更有助于助推主營業務。
“試水”可穿戴
事實上,耐克是體育用品企業中最早涉足可穿戴用品的企業,而它主要是通過與蘋果合作的方式將運動數字化。
起初,耐克只是想把運動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并將其數字平臺取名為Nike+,自2006年推出Nike+ Running至今,已經推出了多款iOS平臺應用,包括Nike+ Training Club、Nike+ Fuel Band、Nike+ Move以及Nike+ iPod、Nike+ Sportband等。
以Nike+ iPod為例,其組件主要是通過在鞋里加上傳感器,并給iPod裝上接收器,使用戶能夠實時看到自己的步速、距離等一系列跑步數據。
2011年,耐克還與Tom Tom合作,推出Nike+ Sport Watch GPS,跑步結束后,運動者可以通過USB將跑步數據上傳至Nikeplus的網站。
2012年,耐克的第一代Nike+ Fuel Band問世,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種不同選擇,并且免費附贈配套的iOS平臺應用程序。2013年,第二代Nike+ Fuel Band問世,并新增了可以跟蹤人體生理指標的功能。
去年,耐克大中華區公關總監黃湘燕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關于此類話題專訪時談到,Nike+的核心價值在于所構建起來的龐大線上社區,并稱:“還沒有商業化的考慮,只是想充分發揮社區功能,增加運動樂趣。”
服裝企業局限顯現
耐克也許起初并未想得那么遠。但在可穿戴大潮的助推下,耐克的示范效應引發了其他服裝及體育用品企業的狂熱追逐。
例如,阿迪達斯也推出過智能手表產品mi Coach,可通過手表上的屏幕、振動和藍牙耳機提供的反饋和心率指導訓練。
這些都是基于運動和健康的結合,并延伸出如體重計、血壓計、座椅等智能硬件領域創業的項目。
國內的服裝企業也在進行可穿戴方面的嘗試。探路者(300005.SZ)就已推出可穿戴設備戶外智能藍牙手環,并配合同步上線了國內首款戶外運動整合服務APP。目前,探路者的這一手環還處于試銷階段,尚未大規模推廣。
奧康國際(603001.SH)也稱,正在研發定位鞋、計步鞋等高科技產品,將適時推向市場。他們所說的定位鞋是將GPS技術與鞋子相結合,指明方位,計步鞋則能實時傳輸運動數據。
而可穿戴技術的重心是,如何利用獲取的數字進行延伸服務。然而,這對于傳統企業而言,似乎是個軟肋。
“耐克本身對可穿戴設備的投入不是很大,只不過比較早在做。” 互聯網專家魯振旺對記者說,作為一個體育用品公司,耐克的核心競爭力還是鞋子,在可穿戴設備這塊的用戶量不大,本身還是虧損性業務。但這有利于對自己運動鞋類的銷售,幫助自己的主營業務。總體而言,魯振旺并不看好耐克在可穿戴領域上的競爭力。
同時,由于進入門檻較低,可穿戴領域本身目前已經泡沫四起,雖然大量產品現身市場,但不少產品沒有形成用戶黏性,沒多長時間就被束之高閣。此外,iSupply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說,可穿戴生態鏈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式,關鍵技術、推廣和商業模式都存在問題。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慶對記者指出,采集消費者信息,進行后臺維護,這需要相當的人力和物力,運動品牌要立足自己的主業,不需要硬擠入這個競爭領域,而是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跨界合作的機會去展開進入市場的步驟。(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