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送雙運動鞋”走進大涼山學校
拉克鄉中心校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喜德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村民經濟收入來源較少,主要以農業收入為主,大部分村民均外出務工,年人均收入只有一千多。據瓦則校長介紹,最近幾年由于國家的扶持,學校硬件設施都基本跟上了,教室、操場、運動器材都有。社會各界也一直都有捐贈。但是孩子的家庭情況都不是很好。學校彝族學生占90%,40%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來這里上學的孩子有些住的比較遠,路上要走兩三個小時,中午路太遠不能回家吃午飯,就用塑料袋帶一些白米飯就著水吃,下午放學再走兩三個小時的路回家。冬天天亮的晚,這些孩子往往是走到學校才能天亮,非常辛苦。由于走路上學,孩子的也經常磨破,又沒有錢買好一點的鞋子,只能是破了補,補了再破。
志愿者來到學校的時候,孩子們正好在操場舉每天的升旗儀式。喜德縣晝夜溫差大,早上天氣很涼,我們看到有些孩子上面穿著棉,腳上卻套著一雙涼鞋。有些孩子的鞋子表面都磨掉了一層,露出里面的襯布。
等到孩子們進教室上課,志愿者們悄悄將776雙鞋子搬到操場。早在前一天,恒生中國的志愿者、“給孩子送雙運動鞋”工作人員,以及當地的索瑪花公益助學協會的志愿者就來到學校,將這776雙鞋子按照每個班級、每個孩子的鞋碼分好,貼上標簽,按班級裝箱。
在孩子們下課的間隙,我們進行了簡單的捐贈儀式,涼山州團委領導以及喜德縣領導聽聞我們來捐鞋,也特地來到學校幫助志愿者們一起為孩子們發鞋。拿到新鞋的孩子非常興奮,有些孩子迫不及待的就穿上了,還有些孩子抱著新鞋舍不得穿,說要等到腳上的鞋穿破了再穿。五年級的彝族小男生阿生小紅平時要5點起床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上學,他說:我平時穿家里買的布鞋,走山路磨破了媽媽幫我補一下,一雙鞋穿5個月。新鞋子很舒服,以后走山路不怕腳疼了。彝族小姑娘羅馨怡說:我以前穿得都是姐姐穿下來的舊鞋子,現在有了新鞋子很開心。
恒生中國的志愿者們特地帶來一些體育用品,跟穿上新鞋的孩子們進行了一場趣味運動會。跳、跳跳球、綁腿走、跳大繩,雖然累的滿頭大汗,但是孩子們玩得認真而盡興。
2013年,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通過“2013恒生慈善跑"籌得逾15萬善款,并將其全部捐贈給“給孩子送雙運動鞋”公益項目,為四川、新疆兩地的3600個貧困兒童捐贈運動鞋。這批鞋子將陸續到達所捐贈孩子的手中。
“給孩子送雙運動鞋”公益項目始于2012年5月,旨在幫助貧困地區(尤指中西部貧困山區)兒童,截至2013年底,“給孩子送雙運動鞋”公益項目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善款,項目惠及四川、云南、貴州、河南、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500多所學校,共計為超過10萬名小學生定制和發放了運動鞋。
志愿者感言
聽老師們講有不少的孩子每天還需要在天亮之前獨自走幾小時的山路來到學校,試想穿這破爛不堪的布鞋,睡眼惺忪的在黑暗中孤獨的往來于學校和家,不知冬天的清晨會不會讓他們也有一絲絲的寒冷。學校是沒有食堂的,每天中午他們只能就著幾毛錢一袋的零食在塑料口袋里的冷飯當作午飯,但他們似乎還是那么開心與滿足。
當我們將一雙雙鞋子發給他們時,他們并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開心馬上換上,而且如同寶貝般存放起來,據說是要等到過年或者其他節日時再穿上,這一刻我已無話可說,只希望他們能夠茁壯成長,早日擺脫貧困,靠著這每一雙堅強的雙腳走出這片大山!——恒生中國志愿者 徐驁
一張張單薄的作業紙上,質樸的語言記下了孩子們淳樸的心愿以及對社會的感恩;顒与m然辛苦,卻傳承了作為恒生一員的愛心和社會責任。離開貧瘠的大涼山,腦海里還不斷回響孩子們唱著《感恩的心》真誠的歌聲。我們的力量或許很微小,穿著普通制服做著微小的善事;但我們的力量很不平凡,點滴愛心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恒生中國志愿者 牟洋婧雯(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