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創新成兩會規劃方向 融合發展加速升級
我國電商發展速度驚人
350億!2013年,淘寶、天貓“雙11”總銷售額再創新高,突破350億元銷售額“大關”。阿里是國內電商領軍者,國內人民對于淘寶,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現在的離不開,是淘寶飛速發展的最好象征。“雙11”,這個淘寶創造的購物節,也見證了近年來淘寶的兇猛發展,2009年淘寶第一屆“雙11”的銷售額僅5200萬元,“雙11”銷售額在四年間猛增近700倍,突破350億,這個龐大的數字也說明國內電商發展的迅猛。
3月4日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較2012年的13205億元增長42.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04%。其中,京東2013年全年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增幅在40%左右;蘇寧線上業務銷售額達218.9億元(含稅),同比增長43.86%;唯品會營收達104.5億元;1號店銷售額為115.4億元;當當網63.25億元。
電商的發展同樣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上也多次強調電商,分別提出了要“鼓勵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要“加快電子商務等新議題談判”等,并將跨境電商單獨強調,表示要“鼓勵進口政策,增加國內短缺產品進口,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可以預見,2014年電商將會繼續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而政府機關對電商的重視,也將有利于推動國內電商市場發展。
多重問題待解,我國電商亟待建序
我國電商的發展速度毋庸置疑,但電商領域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首當其沖的恐怕就是“質量門”。調查顯示,2012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網絡購物投訴20454件,占銷售服務投訴量的52.4%。其中,質量類投訴5458件,占網絡購物投訴量的26.7%,位居第三。衣服、鞋包、奶粉、化妝品、家電(行情 專區)……各個領域的網絡銷售都曾出現過質量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表示,電子商務虛擬的交易環境、跨區域的交易模式,給消費者購物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消費欺詐、質量低劣等問題,電子商務的誠信環境受到嚴峻挑戰,而其中“產品質量問題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的短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對電商的管理也存在問題。一方面是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對于目前的電商發展現狀而言,傳統原有的法律體系不能夠完全滿足電商的發展需要,很多法律法規都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整,也正是由于法律法規的缺失,使得一些商家有恃無恐,從而影響電商服務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則是政府部門的管理模式,電商的管理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如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等等,相關政府部門如果不能很好的協同配合,反而將影響對電商的管理力度。
物流問題也是電商的一大軟肋。“雙11”、“雙12”是消費者的購物狂歡節,但也是快遞從業者的噩夢。數據顯示,2013年11月11日至16日“雙十一”期間,全國快遞業務總量為3.46億件,比去年“雙十一”同期增長73%。與業務量增長成反比的是,快遞人員的流失,雖然在前期已做了充分準備,但在“雙十一”期間整個物流行業依然處于隨時癱瘓的狀態。而平日里的快遞業也投訴不斷,甚至釀出重大問題,此前關注度頗高的圓通“毒快遞”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證。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商務移動化已成為公認趨勢,天貓、京贏商網東、易迅等主流B2C網站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移動端交易額或訂單量占網站整體比例多在20%-30%之間。電商移動化過程中,電子商務領域暴露出來的問題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電商發展需理性規劃
電商發展需要理性規劃。全國政協常委、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表示,電子商務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轉型也是一大助力。目前電子商務領域暴露出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多時候需要得到國家力量的幫助,不管是完善法律法規、完善監督管理,還是對物流行業的改革,國家力量都不可或缺。相關管理部門應正視目前電子商務領域的問題,加快改革力度,以便提升對電商領域的管理,促進電商行業的有序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跨境電子商務”,2014年或將成為“海淘”爆發性發展的一年,必須看到的是“海淘”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政府工作報告對此領域的關注,也將促進其發展進度,但相關管理部門是否已經做好管理準備?
電商發展離不開電商企業,對于企業而言,面對如今的電商市場,創新和提升管理應該雙管齊下。在激烈的競爭中想要脫穎而出,創新是重要的法寶,但創新這兩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提升管理更不必說,電商領域中出現的問題,其實和企業的自我約束力不強有直接關系,唯盈利至上不可能走到最后,加強自我管理,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才真正能讓自己在這個行業走的更遠。(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