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贊助聯賽不找大牌代言 迪卡儂以何立足中國?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眾所周知,現如今體育用品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國內各大品牌,、、、以及都以各自的方式轉型,、在中國市場爭奪戰中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而各大品牌的推廣策略中,贊助聯賽,冠名電視欄目,找知名公眾人物代言都是其提高知名度,鞏固行業地位的固定項目。每當你打開電視或視頻網站,都充斥著各種體育品牌的宣傳廣告,且不說質量如何,但確實起到了病毒式口碑傳播的效果,在充斥著我們生活的當下,這種傳播方式無疑是最高效、最便捷、最迅速的。一旦感興趣便會追根溯源的性子想必是每個媒體人的通病,而在這里不能不提一下筆者最近粉的比較厲害的品牌,它就是。
我的第一件迪卡儂運動裝備是一條抓絨褲,很慚愧買這條褲子并非為了運動,僅因為它時尚的外觀,合理的剪裁和剛好跟我的羽絨服很搭,因此入手。當初購買時心想著修身、帶彈力、磨毛抓絨兼具這么多優點卻僅售100多元的褲子想必也是徒有其表,賣個樣子而已。可一個冬天下來卻沒有絲毫變型起球,機洗數次依舊非常保暖,感到驚訝的同時也讓我對迪卡儂這個品牌起了濃厚的興趣。
從百度百科到百度新聞,迪卡儂對自己的介紹都極為簡潔,來自法國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零售商。各地商場的開業并建立全民健身志愿工作站,這幾乎成為了迪卡儂在搜索引擎上唯一的曝光點,網絡已然如此更別提電視和視頻了,無論是中央臺還是地方臺,熱門網站還是小眾論壇,都很難發現迪卡儂的影子,轉一圈商場更是沒有發現哪怕一張的明星代言海報。如此低調的品牌,又是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明星效應跟風盛行的市場生存并壯大的呢?以我個人觀點概括應該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源于法國的貴族血統
“你可能會知道大型超市品牌歐尚,它與迪卡儂同屬于同一個家族——法國穆里耶茲(Mulliez)家族。 這個家族不像奢侈品集團LVMH的董事長伯納德·阿(Bernard Arnault)家族那么知名,但影響力比后者更大——去年這個家族旗下的企業共雇傭了36.6萬人,營業額660億歐元,規模在歐洲家族企業中名列前茅。他們秉持著一種姿態:財大不必氣粗,更不必像快公司那樣急于IPO圈快錢,唯愿靜水深流。”這是源自周末畫報關于迪卡儂的一篇報道。盡管迪卡儂所售買的產品價格都比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偏低,但卻始終不能動搖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品牌形象,在親民的同時又扮演著貴族的角色,這一定位在中國市場的確很吃得開。
大面積商場
迪卡儂商場面積都不會小于4000平米,相當于一個中型的購物超市了,不僅如此,迪卡儂每一家商場都設有戶外運動場所,大到籃球場,小到乒乓球桌都是免費為市民開放的。如此大面積的設施不引人注目也很難吧,不論你是被它藍白色的大型logo所吸引,還是被商場門口運動者的身影所吸引,都難免要駐足停留,即便當時沒有走進商場,事后也必會回味一番思量著下次路過要進去瞧一瞧。
涵蓋各領域各級別的運動產品
或許僅僅是購買一套登山裝備你會知道去或狼爪看看,但同時又需要潛水設備或漁具的話,就需要來回奔走上好幾趟也不一定能買到符合心中定位的裝備。而迪卡儂做到了,它涵蓋了20個激情,65項運動、及35000多種產品供消費者選擇,在商場里呆上大半天研究各類運動裝備成了許多運動愛好者的周末必修課。
非商業合作的品牌曝光
提到《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大家都很熟悉,而節目中迪卡儂產品的頻繁曝光也成了微博上的熱門話題,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刷起微博自己的帽子與張亮的是同款,給女兒買的滑雪服與王詩齡的是同款,與此同時感嘆著迪卡儂在這檔節目中的投入肯定十分巨大,可若是真有這么大的投入必定在商場,電視,平面廣告肆宣傳,畢竟這檔欄目的火爆程度是不容小覷的。可偏偏迪卡儂卻毫無動靜,任網友們如何曬單,迪卡儂依舊低調。據了解,迪卡儂并未與節目有過公關交流,而節目中明星們穿戴甚至攝制組用到的裝備都是自行采購的。
迪卡儂之所以在沒有大肆花費在廣告投放的基礎上,卻能做到家喻戶曉,我覺得跟其產品超高的性價比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盡可能的減少非生產造成的經費消耗才能更進一步的控制成本,將更低價格的產品帶給消費者,同樣消費者給予更真實可靠的口碑宣傳。(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