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政企互動”打牢實體經濟發展基礎
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福建省晉江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363.94億元,連續20年位居福建省各縣(區、市)首位。晉江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居全國第5位,實際排名也上升兩位。
政府要當領路人:突出戰略引領培育實體企業
晉江已連續12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10強。目前,當地形成了紡織服裝(行情 專區)、制鞋、食品(行情 專區)飲料、建材陶瓷、紙制品等5個優勢產業集群,產值均超過百億元。晉江市擁有境內外上市企業41家,超過江陰成為我國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縣(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4件,居全國縣(市)首位。
晉江的企業家數量近萬人,是一個相當龐大的企業家群體。在一個有限的縣域空間內涌現出如此龐大的企業家群體,與政府的引導和培育密不可分。
福建省南方科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開明說,上世紀80年代,宏觀政策層面對農民辦企業等問題還不明確時,晉江市政府就鼓勵農民“聯戶集資”辦企業。當民營企業遇到挫折,特別是姓“社”姓“資”問題的爭論沖擊時,晉江市及時出臺文件強調“扶持鄉鎮企業發展政策不變”,并通過戴“紅帽子”“洋帽子”的方式把民營企業都納入集體企業或三資企業范疇。這些措施激發了晉江人的創業激情,一批鄉村企業破土而出。
民營企業家不乏創業的激情,但在投資方向、企業管理上也有盲目之處。晉江探索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地方政府始終把握民營經濟發展的大勢,在關鍵節點給予引導,讓民企走對方向、走順路。
上世紀90年代,晉江市實施規模、質量“兩個工程”,提出發展要“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提高品質”,一批龍頭企業、集團企業應運而生。2000年后,晉江市推出品牌、資本“雙翼計劃”,引導企業從加工制造向創新創造、從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把產業做大、企業做強、品牌打響。現在,晉江市又推動企業家“二次創業”,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
政府要做推車手:
提升企業家素質提供智力支持
晉江市在注重對企業發展戰略引導的同時,非常重視對企業家隊伍素質的培養和企業技術創新智力支持平臺的構建。晉江市長劉文儒說,最近10多年來,晉江市先后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舉辦了6期“晉江企業總裁研修班”,組織了300多名企業家參加學習研修;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來晉江授課或與企業家交流。“這些活動的費用都是由政府出,不向企業攤派。”
在搭建企業和區域技術創新平臺方面,晉江市政府采取了設立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創立留學人員創業園,引導產學研結合,建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措施。晉江市還通過獎勵機制,引導企業創設技術研發中心。
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賴世賢告訴記者,在晉江市政府的支持下,安踏設立了全國首家科學實驗室和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每年科研投入都在銷售收入的3%以上,研發出41項國家專利技術。在技術創新推動下,安踏運動鞋市場占有率連續11年居全國第一。
政府要做服務員:提供高效服務促進企業發展
晉江市自2002年被中央編制辦公室列為全國5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以來,持續深入地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經過10輪的改革,晉江市進一步規范了政府“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權責邊界,突出了政府對企業的引導、扶持、服務功能。
劉文儒說,晉江市政府提出“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從我做起”的方針,經過改革,審批事項削減50%,審批時限縮短70%以上。晉江市還成立“企業之家”,為企業提供預約辦理、政策信息和溝通協調服務;開通“企業服務專線”,傾聽企業呼聲,方便企業咨詢,解決企業難題,暢通企業訴求渠道。
長期關注晉江發展的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副主任楊雪冬認為,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是晉江發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晉江企業的發展,也對政府不斷提出更高要求,推動政府自身的改革。在政府決策方面,晉江的政府決策基本上來自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實踐總結。
楊雪冬說,安踏集團對于“名人廣告”效應的成功利用,為晉江市的“品牌立市”戰略提供了重要案例。恒安集團的上市舉措,推動了晉江市加強資本運作,打造“晉江板塊”戰略的形成。(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