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類“網上定制”營銷模式席卷而來
最近,以個性化定制鞋類為主打的愛定客網站,越來越受歡迎。“我們把鞋子分解成各個不同模塊,消費者可隨意組合,會有上千萬種變化。”昨日,愛定客總經理黨啟元在位于上海的總部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
愛定客,由泉商注資,上線僅一年半。網站擁有獨立工廠和自己的設計師團隊,還與游戲、動漫、電影等公司合作開發產品。
據悉,國際知名品牌,也有推出定制鞋款,但定制鞋周期長,價格更是動輒成千上萬元;而在愛定客定制鞋子,只要200-300元,且7天就能發貨。
對此,黨啟元解釋說:“大品牌一般沒有專為定制鞋設立生產線,而我們的消費者只要提交自己設計的鞋子圖片,生產流水線就能直接通過系統看到訂單的設計數據及要求,很快進入生產程序。”
傳統品牌紛紛試水
除了愛定客,在泉州,、、、等傳統也已紛紛開始試水C2B(即消費者對企業)的個性化營銷模式。
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肖利華介紹,近期該公司位于廈門的電商部門已完成系統測試,網絡DIY平臺即將上線。
“這是項系統工程,對傳統生產型鞋企來說,除構建平臺外,還要儲備供應商、設計團隊和材料。”他認為,傳統鞋服企業的電商從B2C(即商家對客戶)零售形態向C2B個性化營銷轉型是必然趨勢。
去年10月,由泉州市鞋業商會推動成立的網上泉州運動品牌館正式上線,揭開了行業借助網絡平臺抱團發展的新篇章。借助這一平臺,各大品牌在做好零售的同時,更努力拓展“網上定制”等新業務。
該品牌館運營商、泉州市網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曉軍認為,從國外來看,線上消費者除選擇廣為人知的品牌和
追逐奢侈品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既不喜歡大眾化的東西,又難以消費奢侈品,他們就會選擇個性化商品。“這部分商品受眾面略窄,但較固定,有很大市場空間。”
據黃曉軍介紹,鞋類的個性化定制一般指設計師根據腳型、尺寸、走路跑步時的狀態,結合時尚潮流等因素為消費者設計專屬鞋款,再由商家生產制作。“但受制于成本因素,目前我們的企業還只能滿足基礎定制的需求,也就是由商家提供固定款式,消費者來填充顏色圖案。”
預示行業轉型方向
個性化定制,離不開柔性生產線的引入。柔性生產線,即把多臺可調整的機床聯結起來,配以自動運送裝置組成的生產線。它依靠計算機管理,并將多種生產模式結合,從而減少生產成本,做到物盡其用。
泉州勾勾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斛輝認為,傳統的鞋企生產線是批量生產,每個款式須生產成千上萬件才能實現
成本的降低,而柔性生產則是根據訂單來確定生產量,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在C2B模式下,鞋企要具備生產線的柔性反應能力,也就是小批量生產能力,實現從‘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的轉型。”黨啟元認為,在C2B產業鏈中,如果“C”(即消費者)沒有達到一定規模,對生產者來說就是一種嚴峻的考驗,成本將成為最大的挑戰。
據了解,目前,在泉州的運動鞋企業里,361度、喬丹體育等為數不多的品牌已引進柔性生產設備,并進入試運行階段。但這些企業普遍認為,“網上定制”目前還只是泉州鞋企創新探索的一個方向,量還不是太多,傳統的B2C仍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鞋類電商的主流模式。
“傳統鞋服品牌涉足‘網上定制’業務,在現階段未必能盈利。但它有利于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增強消費與生產的互動,推動泉州鞋企重設計、勤創新。而這些,正是今后行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晉江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王明軍說。
短期難全面推廣
上網定制自己的專屬鞋,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然而,這種模式也對傳統鞋企提出更高要求。
在網上泉州運動品牌館運營商、泉州市網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曉軍看來,對意欲轉型的傳統鞋企而言,除了引進先進的柔性生產線,建立一套全新的生產經營模式也很重要。
“當前,實現‘網上定制’最大的難題還不是引進生產設備,而是從生產到供應鏈的整合,這對傳統制造商的生產經營模式提出很大的挑戰。”他認為,根據鞋類產業的發展實際,“網上定制”暫時只能在有實力的工廠、品牌中先行試水,短期內很難在整個行業普及。
泉州某知名品牌鞋企負責人則認為,電商更為強調客戶體驗和柔性供應鏈,而泉州企業則更習慣于做整單,喜歡大進大出,一單下來至少幾萬雙。“要拓展電商業務,須換一種做法,建立快速反應的供應鏈,這對原來的供應鏈體系是一種顛覆。而比普通電商更高一層的個性化定制,對成本控制、出貨品質、出貨效率等的要求更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個性化定制鞋類為主打的愛定客網站,希望未來能和線下鞋企加強合作。“泉州鞋企在鞋子的生產上比我們有優勢。如果它們想要試水‘網上定制’,但沒這樣的生產線,又不打算在前端技術方面投入太多資金,可通過與我們合作,實現定制服務。”愛定客總經理黨啟元說。
“類定制”席卷而來
“短期內,‘網上定制’業績在電商平臺的占比還很難超過5%。”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肖利華坦言。
盡管在鞋類電商業務板塊,真正意義上的定制還難成主流,但“類定制”已席卷而來,成為不少企業的重要營銷手段。
2011年,許多同行還只是把電商當作清庫存的一個手段,特步已開始打造網絡專供產品。如今,其電商超過90%的業績,來自網絡專供產品。“我們認為,電商應發揮消費導向的功能,避免庫存過多。”肖利華說。
去年,特步曾與淘鞋網合作推出“步步庚心”專款鞋。雙方首先對網站150萬用戶進行分析,發現用戶以學生、女性為主,這也和歌唱明星韓庚的粉絲群吻合。因此,“韓庚一代”上市至今,價格維持在一雙250元以上,銷售額達500萬元。
與特步類似,361度的品牌電商平臺也并非根據每一個客戶的個性需求來定制產品,而是采取鎖定某個明星粉絲群,推出2-3款、每款1-2個顏色、總量只有幾百雙的明星鞋款,定量生產。
位于晉江的拖鞋生產企業得沃,個性營銷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其采取的模式是,先開發一系列款式,根據網絡下單情況,生產、發貨,不留庫存。
“對這些品牌的客戶而言,買到手的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定制,但可算作因時而制的‘類定制’。”黃曉軍說。
探求差異化發展
購買鞋子,消費者想“私人定制”;電商之路,企業也要“私人定制”。業內人士認為,不管是定制還是“類定制”,體現的都是電商企業對差異化發展的主動探索。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商業,通俗地說,就是錢變貨,然后變更多的錢。然而,現在大部分電商賣家在做的,卻是錢變貨,然后變更少的錢。比如說,一件進價26元的T恤,在網絡上28元包郵。”肖利華認為,定制與“類定制”標志著電商企業從價格戰向價值戰轉型。
泉州市鞋業商會會長丁水波認為,要在互聯網領域打響泉州品牌,離不開區域運動品牌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抱團發展。“在這方面,可利用網上泉州運動品牌館,加大線上線下的整合力度。”
美國一網站嘗試通過社區系統來賣衣服,曾1天賣出3萬多件T恤,國內也有佐丹奴將其網上商城與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社交媒體合作的案例。對此,晉江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王明軍說:“無論是與社交媒體合作,還是自建社交化電商平臺,都反映了電商社交化的必然趨勢。”
近期,浙江皮鞋在杭州推出全新終端體驗店。在體驗店內,幾臺智能儀器和一個大屏幕特別顯眼,今后顧客進店買鞋,將看不到實物鞋,顧客選鞋、試穿、下單等過程都將在網上完成。奧康董事長王振滔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無鞋專賣店’不僅是體驗營銷和渠道模式上的創新,更是有效降低庫存、控制成本、轉變傳統鞋業大批量生產的突破點。”
泉州鞋業有關人士表示,發展電商正是要學習這種差異化的思維,而不是陷入同質化、價格戰的泥潭。(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