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圍獵O2O市場 “三國殺”愈演愈烈
【中國鞋網-電商頻道】再硬的骨頭也被啃下了。兩度示好,最終牽手成功,騰訊投資大眾點評將BAT(百度、阿里、騰訊)對O2O企業的爭奪戰推到頂峰,BAT圍獵O2O“三國殺”正愈演愈烈。如何有效實現現有資源的“消化”和運營、下一步棋子又會落在哪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有人曾說,你永遠無法想象互聯網的明天。未來在三巨頭逐步完成各自的戰略布局后,中國O2O市場必將隨之確立嶄新的格局,彼時回眸今天這場成為歷史的廝殺,或許我們會發現這才僅僅是個有意思的開始。
投資策略角逐:
不爭朝夕 只保一二
雖然錯過了情人節的最佳表白日,騰訊最終還是在漫天緋聞中于2月19日牽起了大眾點評的手。作為O2O領域的一塊大蛋糕,大眾點評其實在早幾年就與BAT三家傳過無數緋聞,有消息稱百度曾提出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大眾點評,但堅持不被收購的大眾點評依然長期獨善其身。騰訊總裁劉熾平也透露其實早在2008年就有與大眾點評合作的意向,但慢性子的大眾點評至今才與其正式結成戰略合作關系。
實際上,縱觀BAT三家互聯網土豪公司的投資史,2014剛開年三家巨頭就鉚足了勁誓要在O2O領域一分高下。今年1月,百度已不滿足僅對糯米網實行戰略控股,將整只糯米全部吞下;2月,阿里也不滿足于九個月前對高德地圖20%股份的占有權,對高德實行了全資收購;而之后就迎來騰訊與大眾點評聯姻的新聞。這一系列事實都在證明,在風云變幻的互聯網時代,沒有最硬的骨頭,只有更硬的資本。
從現有的投資路線來看,互聯網門戶網站出身的百度退而求其次喜歡位居中上等的企業,以較低的收購價將之變為自己的私有物,再披上百度的外衣為已有的自營業務服務。糯米加入百度后,原CEO離職由百度副總裁劉駿接任,充分讓業界看到了百度化的進度。
財大氣粗的阿里則是BAT三家中最早布局O2O棋子的巨頭。從投資史來看,阿里熱衷于全面撒網重點撈魚,地圖、團購、打車、社交,阿里通通都不放過,并通過自己的支付寶、淘寶、天貓等龍頭業務為這些被注資企業提供資源,用“群狼戰術”形容阿里的投資風格再合適不過。
以游戲與社交為主要盈利模式的騰訊更傾向于收購O2O垂直領域內的強者,無論是大眾點評還是嘀嘀打車,都是該領域內排名前兩位的企業。盡管從覆蓋領域來看,騰訊與阿里一樣都在多個市場進行了布局,但互聯網起家的騰訊因缺乏電商基因在投資中更注重對象的商業屬性。在坐擁自有互聯網業務優勢的同時,不惜用重金將其不愿意做的“苦臟累”垂直電商業務交給了被注資企業,以此豐富自己的O2O戰局。
無論挑選對象的眼光有多挑剔,補充自有短板、借被收購企業共同發展成業界龍頭的愿望是BAT三家共有的投資思路。宏觀來看,基于強大的搜索和LBS功能,百度的流量入口令人稱羨;擁有支付寶這只強勁的助手,阿里在支付方面甚少有后顧之憂;自QQ與微信迅猛發展之后,騰訊的社交能力成為巨大優勢。BAT三家的主力產品一目了然,但弱勢也顯而易見。團800副總裁許歡認為,BAT三家在打造O2O市場這只大型航母上,配件仍不齊全,這意味著三家在自己今后的收購策略上必須有所側重。
嫡系部隊爭鋒:
百度騰訊搭入口 阿里做業務
巨頭們都希望在O2O領域實現完善裝備,但投資公司只是拉攏派系同盟和資源置換,收購公司也只是認了“干兒子”,在投資、收購等資本運作的同時,巨頭們也會需要一個嫡系部隊來卡位,這就是企業自身孵化出的O2O團隊。一般來說,企業的自營業務和收購業務會在錯位的基礎上有所關聯,達到相互借勢的目的。
百度雖然是PC時代的老大,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戰斗力減弱,被騰訊甩到身后。因此,百度的O2O陣營中,百度地圖是惟一的嫡系部隊,糯米網被百度全資收購后,也進入了百度地圖的推薦中,讓百度地圖在“導航+吃喝玩樂”這一領域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閉環。
在團購展時期,搜索起家的百度也做了團購,不過在幾輪調整后,百度團購最終定位為“自營團購+開放平臺+導航網站”,其中自營團購比例很低,大量項目來自糯米網、窩窩團、滿座網、美團等。部分團購網站,比如糯米網和窩窩團選擇了入駐形式,即消費者不需要跳轉到主站,在百度團購內就可以完成購買和支付;也有一些企業,比如美團和滿座,選擇了導航形式,消費者點擊項目后會跳轉到相應的主站地址。
不過百度自己的團購導航似乎沒有“干兒子”做得好。某排名前五的團購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廣告投放規模相似的情況下,來自360導航和hao123導航的訂單更多,百度團購只能排在第三、第四位。而hao123網址之家其實在十年前就被百度收購。可以說在O2O領域,百度只能以地圖作為核心產品,通過資本運作進行終端補位。
與百度的一枝獨秀相比,阿里的自營業務就太多了,最近動靜最大的莫過于淘點點。不久前,阿里巴巴宣布補貼元推廣淘點點,推進外賣和點菜業務,這也被看做在騰訊與大眾點評牽手前夜的高調狙擊。淘點點業務也與阿里剛剛收購的高德地圖進行了整合,用戶可以在高德地圖上帶有“點”字標志的餐飲店進行遠程點菜。
阿里內部不止一次說過,未來移動O2O的市場必將超過現在的線上交易市場,而阿里也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與百度和騰訊徜徉在虛擬世界中不同,阿里從一開始就有著強烈的商業屬性,這也是百度和騰訊會去搭建平臺和入口、而阿里直接切入業務層面的原因。不過從現在看來,盡管淘點點聲勢浩大,盡管支付寶的線下支付讓閉環得以實現,但他們的發展并沒有讓阿里在O2O領域一鳴驚人。在高德地圖成為阿里系強大的市場入口后,淘點點等自營業務能否實現還要看市場走向。
與阿里相比,騰訊則已經依靠微信實現了騰飛,在微信的小小九宮格里,具有顯著O2O屬性的嘀嘀打車、電影票和今日美食占據三席,其中嘀嘀打車和今日美食(大眾點評)均為騰訊投資項目,而微信電影票服務則由騰訊電商旗下移動生活電商部門和高朋網聯合運營。
除此之外,騰訊電商及微生活團隊做的O2O嘗試,如QQ團購和微生活會員卡,也高度依靠微信。此前微生活會員卡負責人曾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過其與大眾點評電子會員卡的競爭關系,可見二者在形式和定位中有重合之處。騰訊要做的就是分配微信資源,讓自營項目與收購項目實現差異化與有機結合。
整合說來容易,但不同的團隊合并后其實很難成為有機整體,不少被收購公司的員工會因為得不到BAT的編制而認為自己受到了差別對待。從此前經驗看,美團、大眾點評等企業被注資后創始團隊沒有大規模變動,依然會保持高度獨立性,在整合方面也只是與阿里、騰訊進行資源方面的對接,這樣的整合難度并不大。但被全資收購的企業,有可能會出現創始人離任或調職現象,這會導致工作思路調整。
不過與此相比,更值得仔細權衡的就是同業競爭。比如近日瘋傳的騰訊投資京東一事,會造成京東與易迅網的“撞車”,如果將易迅并入京東,易迅此前的品牌建設、物流投入等于打了水漂;如果二者并行,對騰訊而言則有可能陷入左手打右手的尷尬。
決戰O2O生態圈:
三巨頭的下一步猜想
在頻繁的資本運作之下,包括O2O在內的互聯網資源都在加速向BAT三家聚合,無論在哪個領域中,他們的勢力范圍都越來越大。O2O行業分析師黃淵普認為,BAT現在的動作只是小打小鬧,接下來可能會真刀真槍地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展示馬太效應。“BAT三家沒有直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出手,而且三家擅長的業務完全不一樣,未來可能不會有直接沖突。”不過,許歡卻認為,BAT圍繞O2O閉環并購還將繼續。“目前更多的還是矛與盾的交鋒,還沒有哪家具有絕對的優勢。誰能夠找到合適的資源,并且能夠進行快速的整合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關鍵。”許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騰訊缺地圖、阿里缺入口、百度缺支付,三家會根據自身短板選擇投資收購的對象。
打車軟件中,阿里系與騰訊系占有超90%市場份額,團購領域中除了拉手網和窩窩團外,市場份額也被BAT麾下企業瓜分殆盡,占到整體市場81%份額。手機地圖市場,82%份額被百度地圖,阿里系高德地圖和騰訊系騰訊地圖、搜狗地圖占據。這其中,團購大戰已走到最后,打車軟件大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惟一仍未燃起熊熊戰火的是手機地圖。不過,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在去年底已經十分土豪地進行了一輪軍備競賽。先是同時宣布手機導航應用免費,引發輿論大戰;隨后百度地圖用“土豪專車”包圍了高德地圖總部,推廣“打車返10元”活動;高德地圖也不甘示弱,組織數十輛超跑豪車組成“屌絲車隊”還擊,推廣高德地圖的打車和代駕功能。目前,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和搜狗地圖在手機導域排在前三位,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騰訊對搜狗的持股比例有望進一步上升的背景下,地圖有可能成為BAT大戰的下一個引爆點。
值得關注的是,騰訊在宣布投資大眾點評的同時,還宣布與攜程網全面合作,微信支付即將全線接入攜程,這再度引發了業界對“騰訊將投資攜程”的猜想。要知道,早在去年中旬,業界就傳出騰訊洽購攜程網的消息,不過遭到雙方否認。在目前的航旅業,去哪兒網被納入百度麾下,窮游網得到阿里投資,同程網、藝龍被騰訊入股,而攜程網則與騰訊再傳緋聞。有觀點認為,攜程網就像是在線旅游業的大眾點評,它的歸宿可能會決定BAT在在線旅游領域的位置和勝算。從其與微信支付的甜蜜結合看來,騰訊與攜程在一起的可能性高于百度和阿里。
不過也有在線旅游行業人士認為,未來的在線旅游市場中,“得攻略者得天下”,因此像螞蜂窩這樣的垂直在線旅游媒體,也有可能受到BAT青睞,幫助BAT在在線旅游領域燃起戰火。
在蘇寧云商收購PPTV并分拆“家庭互聯網事業部”之后,視頻網站也開始與O2O扯上關系。目前百度、騰訊都擁有嫡系部隊,即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阿里巴巴也于去年收購蝦米音樂后組建了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并挖來原騰訊在線視頻部總經理劉春寧掌盤。在數字娛樂事業群中,視頻必將是重要環節,此前阿里已經推出電視盒子,探路視頻市場。某主流視頻網站員工表示,目前視頻網站的爭奪方向有兩個,一是資源爭奪,買版權;二就是手機端的用戶爭奪,而后者也有可能引發BAT企業甚至更為廣泛的關注,迎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