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50名鞋廠老板集體推下了河?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大約是因為對湖北前首富蘭世立最近對媒體表示的“老板再大,一個處長都能把你搞死”印象過于深刻,所以當我看到這則溫州老板下河游泳的消息時,難免感到有些異樣。
浙江媒體報道稱,溫州瑞安仙降街道中心位置的東河,迎來一批特殊的冬泳者:50多位膠鞋廠老板。沿岸有上千人圍觀。當日上午10點半,50多位老板光著膀子陸續下河,從東河橋下出發,往前游了300多米,再返回始發點。仙降街道的企業有2000多家,以膠鞋、箱包企業為主。這些老板曾是公眾眼中的污染制造者,現在,他們想通過行動表明自己是治污的積極推動者。
或許有人說,江浙一帶天寒地凍,正是顯示冬泳健兒體魄與意志的好時候,那么我也無話可說。不過要讓50名之多的鞋廠老板在整個外部經濟不那么景氣,又面臨年初招工難的時候,依然如此集中地展示并放大他們的業余愛好,我未免以為實在有些勉為其難。
當然,之所以有膠鞋廠老板集體下河之舉,乃是因為他們背后有一個冬泳協會。按照報道的說法,在剛過去的春節之前,當地冬泳愛好者成立了江南冬泳協會,其中仙降街道有100多人參加,絕大多數是膠鞋廠老板。盡管網絡上已經有人質疑,膠鞋廠的老板為何都這么熱衷冬泳,熱衷冬泳的為何又多為膠鞋廠老板,但來自協會的組織,倒也不失為一種說法。令人不明白的是,這所有的老板們為何集體選擇了一種讓自己尷尬的方式。
尷尬者一:環保固然很重要,但是從利益本能出發,環保并不是多數民企老板的剛性需求。由此而言,報道中所表述的,“他們想通過行動表明自己是治污的積極推動者”,“他們的初衷是促進政府和群眾更重視河流治污”,到底有多少可信之處,值得懷疑。更重要的是,這種表述也根本是一種錯位。在治理中,處于積極推動地位的,永遠不可能是曾經的排污者,而只能是政府的監管與法律的規定,同樣也正是這種力量,才真正可能促進政府與群眾更重視河流治污。
尷尬者二:按照報道所說,“游泳河段水面,現已沒有明顯的垃圾,也無異味,但還不是很干凈:河水透明度不高,水面浮著一層淡淡的油污。”這段表述說明,這個河段明顯并不適合游泳。到底這些老板們有多熱愛冬泳,又有多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有多無視自己的感受,才能夠奮起“跳河”?要在這里面建立起一種邏輯關系,實在不是那么容易。
有些事情,過猶不及。這則看起來特別具有正能量的新聞報道,并不能拿一般的常識予以理解,倒讓人不禁臆測這樣的一則消息,是不是一種新的政績炒作。
如果真要用在大冬天下河游泳的方式來宣示并推動治污,那么還是請環保局長或相關官員們來做吧。這種政績與那些膠鞋廠的老板們無關,他們更不需要。而假如50名鞋廠老板下河的背后,的確存在某種權力的推力,那么我除了承認權力的確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這一點之外,也不得不認為這到底是不是一種侮辱式的動員。
鞋廠老板下河,到底出于誰的意志?經由這個答案,我們大概也可窺探到中國民企的生存現狀。(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