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激增318% 銀行加大搶食力度
移動支付額激增318%
央行昨日發布的《2013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去年全國移動支付業務增長勢頭兇猛,共完成16.74億筆支付,共計9.64萬億元,同比分別激增約213%和約318%。
艾瑞咨詢高級分析師王維東表示,移動支付業務的大幅增長得益于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移動支付的參與主體增多:除了銀行外,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尤其是涵蓋支付業務的供應鏈企業(阿里、蘇寧、京東)和互聯網平臺(騰訊、百度、新浪等)加入到了收單機構行列,它們對用戶的轉化率低,將自身用戶輕易地轉化為移動支付用戶。
其次,銀行作為傳統的線下收單巨頭,正利用自身的優勢和資源嫁接到移動端,以微信銀行、移動銀行應用軟件(APP)、掌上客服等新型載體為客戶提供移動支付通道。
再次,經過近幾年的受眾教育,尤其是去年互聯網金融概念的落地和爆發,用戶移動支付習慣已養成。
最后,O2O業務(線上至線下)催生了越來越多的移動支付場景:銀行自建電商,互聯網企業搶占打車應用、旅游搜索、地圖定位、生活服務搜索等O2O業務就是佐證。
王維東還表示,嵌在移動應用里的支付入口與用戶黏著度更強,更符合用戶的支付習慣,使用流程也更為便捷高效。
銀行加大搶食力度
搶食移動支付這塊肥肉的,不僅是每天游走在各大媒體頭版的阿里、騰訊和其他互聯網玩家們,事實上,銀行也當仁不讓。
深圳同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支付業務總經理張英杰表示,移動互聯網工具類、商務類需求呈現明顯的滲透趨勢,即將購物等需求以功能的形式嵌入到社交、娛樂應用之中,有助于培養用戶支付習慣,這是移動支付戰場上互聯網企業令銀行深感不安的地方。
“但這也是銀行可以利用的地方”,王維東則看到“危”當中的“機”。他說:“銀行的確早已完成了支付環節的互聯網化。但若主動擁抱互聯網企業,在它們平臺上搭建支付入口,效果可能比單純依靠自身電子渠道要來得快。”
銀行的確在設立手機銀行客戶端的基礎上,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入口效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與微信這類社交通訊應用的合作。
目前銀行與微信的合作,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單一的信用卡微信客服號。目前工行、農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大中型銀行均已開通微信客服渠道。
另一種是集借記卡、信用卡業務為一體的全客群綜合服務平臺,即微信銀行。目前,招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銀行均設立了微信銀行,其中,郵儲銀行不僅僅聯姻微信一家,還在微博和易信平臺上設立了微博銀行和易信銀行,隨時隨地辦理生活繳費業務是它們的標配。
與互聯網平臺的嫁接大大拉升了移動支付的發生頻率,而除了在別人的領地上建自己城池外,有銀行選擇直接另立門戶,建立移動銀行。本周,民生銀行的直銷銀行即將入局,它兼具存、貸、匯、付、理財等金融服務和在線客服功能,并號稱將提供顛覆式的移動金融體驗。
除了將金融業務移動化以外,有銀行還看到了新型移動支付帶來的巨大利潤誘惑,光大和中行就在日前分別推出了近場支付(NFC)“陽光e付”和支持信用支付的“中銀移動支付”服務來加速跑馬圈地。(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坊間曾說,“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幣,00后炒鞋。”“球鞋一面墻,堪比一套房。”據報道,2019年8月19日,26款熱門球鞋單日...
[詳細]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