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正式的鞋樣公共服務平臺亮相龍灣
記者在三友軒鞋樣會所的展示架上看到,新到的一批2014年春單鞋和涼鞋樣板已經上架(上圖)。三友軒鞋樣會所負責人張友軒告訴記者,開業后短短幾天,已有100多家鞋廠的老總或設計師來訪,有近300款女鞋樣板已被一些鞋廠看中。
據了解,三友軒鞋樣會所目前已和國內20多家鞋樣設計機構(板房)簽訂協議,鞋廠人員可以隨時來到鞋樣會所,參觀選擇國內眾多鞋樣設計板房輪流在此展示的市場最新流行鞋款,獲取市場信息,拓展設計思路,吸取設計創意,幫助提高鞋廠研發設計水平。鞋樣平臺的成立,減少了中小鞋廠負責人經常跑廣州、成都等大城市調研市場所耗費的時間、精力和費用,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即將在市場流行的最新鞋款,及時方便地獲得許多寶貴信息。據了解,鞋樣會所每天上午9點到晚上9點對外開放,雙休日也不休息,鞋廠的訂貨會也可以委托該會所代辦。
溫州童鞋商會楊會長以前做過女鞋。他告訴記者,溫州市區大概五六年前出現過這樣的公共服務平臺,但規模都非常小。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在市區有不少類似的私人板房,但大多數是以兩點一線的方式連接自身和廠家,并非公共服務平臺,像三友軒這樣三點一線的鞋樣展示廳是符合市場需求的。
“請問陳老板在嗎?”“不在,他去廣州看樣板了。”這樣的對話在溫州的小微鞋廠發生的幾率很高。據了解,龍灣區甚至整個溫州地區的小微鞋廠大多沒有自己的鞋樣板房,每年新款開發都是靠老板一年三四趟、甚至十幾趟地往廣東或成都跑,去專業鞋樣設計板房買樣板。溫州龍灣鞋業協會秘書長蔡燕炯說,不在去廣東就在去成都的路上,這是龍灣許多小微鞋廠,尤其是一些自身沒有樣板設計部門的鞋廠老板的真實寫照。樣板鞋的開發至關重要,自己缺少這樣的設計能力,只能去廣東和成都等這些設計力量相對強大的地區“借米下鍋”。
記者在三友軒鞋樣會所碰到一位廣東某家板房的負責人, 他告訴記者:“溫州本地小微企業想要‘借米下鍋’,我們有樣板在手卻是‘鞭長莫及’。廣東到溫州來回兩千多公里之遙,所以以前每一季板房都得收集至少兩百個鞋樣再到溫州來,這樣才會有賺頭,不然小打小鬧搞幾十樣,一幫人來回路費、吃喝住店,成本也吃不消。現在有了這樣的鞋樣平臺,我這次帶了兩百個樣板先來看看情況,以后開發幾樣就給這邊寄幾樣,別提多方便了。”
業內人士認為,我市部分小微鞋廠設計力量薄弱,三友軒鞋樣會所的出現暫時填補了這個小空白,但更長遠的打算還在于自己設計能力的不斷增強和提高。設計創新是企業的命脈,缺少設計能力只會模仿或永遠依托別家的設計力量,這樣的鞋廠生存幾率會每況愈下。(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