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戶外品牌布局海外市場 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受2008年金融危機,歐美的鞋業市場出現不同程度的洗牌現象,競爭格局面臨重新調整。歐美當地不少經營鞋業或體育用品的零售商歇業或出現了市場的空白區,這對于國內企業來說確實是個機遇。因為我們國內大部分的產品屬于中低端,當地一些消費者減少高端消費后,必然后增加中低端產品的消費。
本地的戶外品牌雖在近幾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現在走的仍是中低端路線,在高端的戶外市場上還不具影響力。國內戶外品牌基本上處在一種“高價低折”的怪圈里,這其中不乏有代理商因想擴大銷量而施壓廠家的因素,但是對企業來說短期內可能應量大,而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對于企業的利益和品牌塑造可能帶來很大的危害。戶外品牌企業想立足于國內并向外發展,最好是在保證質量并且提升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提升產品的創新能力并且摒除“高價低折”的怪圈,塑造好品牌形象,才可能為走出國門奠定更好的基礎。
其實現在國內的戶外品牌基本上還不具備布局海外市場的能力。金融危機對歐美經濟的沖擊,對于國內的戶外品牌確實是個機遇,像有可能是借助歐美市場還不景氣的情況下,打開品牌的知名度,塑造品牌影響力,為以后搶布局海外做鋪墊,但是大多數國內戶外品牌如在技術、工藝、產品科技含量等方面都不具備這種實力,所以這條走路注定是比較艱難的。
雖然“金融危機”對歐美經濟確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沒有練好內功就倉促的進軍海外市場將是得不償失,只有在國內扎穩根,在伺機穩步向外拓展。雖然本地戶外品牌在鞋產業鏈、用人成本以及代工方面占據優勢,但是我們的一些核心技術還未得到很好突破以及品牌形象還不能像始祖鳥那樣在全球內深入人心,再者無論是在品牌歷史還是品牌沉淀都比國內品牌來的久,而國內的戶外品牌相對是綜合性的品牌,品牌文化還是不及歐美品牌。(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