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峰出售旗下Lancel:收購老牌奢侈品扭虧難
業內普遍認為,雖然Lancel擁有137年的光榮歷史,但深陷頹勢,去年銷售額1.35億歐元,營業虧損1000萬歐元左右。若要徹底扭轉局面,估計要花6~8年的時間,對收購方將意味著巨大的風險。(私募基金的投資期限一般為3~5年)
為了打消投資者顧慮,據說歷峰集團已表示將補償收購方兩年的經營損失,最多2000萬歐元。
Lancel目前由歷峰旗下的登喜路公司 CEO Fabrizio Cardinali 兼管,新任創意總監Nicole Stulman 來自美國品牌Reed Krakoff, 并曾為 Hermes, Celine 工作,不過Lancel 的商品企劃主管的位置已空缺許久,還有不少關鍵崗位的人不是從缺就是病休。
Lancel 1876年由配飾設計師 Angle Lancel 創立,一直控制在創始人家族手中,直到1970年代被Zorbibe 兄弟收購 - 在首席執行官Sidney Toledano (現任Dior CEO)的主持下,成功推出Elsa 水桶包,名噪一時。到1997年被瑞士歷峰集團收購時,Lancel 的毛利甚至高于Louis Vuitton 。
但此后,Lancel 對品牌發展的投入不足,沒能象Louis Vuitton那樣抓住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機遇,至今80%的銷售仍來自法國本土;產品設計方面也過于墨守成規;近來又大幅度打折銷售,損害了奢侈品定位。而且,Lancel的管理層一直處于動蕩狀態,過去16年里光CEO就換了10多個。
如今Lancel 在產品設計、市場營銷、門店概念和品牌形象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大力投入,改頭換面。
Lancel最近采用和Louis Vuitton, Gucci相似的策略,提升產品檔次,推出價格高達 4500歐元的鴕鳥皮”L”包,遭到業內人士質疑。
行業分析師認為,Lancel 應該向輕奢侈靠攏,銷售200~800歐元的低價位產品,與Coach, Michael Kors和Longchamp競爭;并推出成衣系列,吸引客流。
歐洲老奢侈品牌的復興往往是一個漫長、充滿風險的過程,需要在市場營銷和新門店上投入巨大資本。在目前全球奢侈品消費成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將更加艱難。
法國著名設計師品牌Lanvin, 2001年被臺灣媒體女王效蘭從歐萊雅公司手中買下,花了7年多的時間才扭虧為盈。私募基金TPG 收購了瑞士著名奢侈品牌Bally, 掙扎了9年多,終于在2008年甩給了Labelux 集團。
對于目前仍在經營,但陷于困境的品牌,由于各種包袱太多,品牌形象受損,扭轉局面尤其困難。
Carven, Balenciaga 和 Lanvin 這些后來成功復興的老品牌,在被收購前都沉寂已久,新東家可以在沒有包袱的情況下輕裝上陣,反倒相對容易運作。(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