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模式繼續發酵 傳統零售“觸電”大勢所趨
10月25日,天虹微店在國貿和東門店正式上線。從國內首個零售商電子商務平臺“網上天虹”,到打造全國首款擁有“微信自定義菜單”的零售微生活服務號“天虹”,再到如今提供一對一導購服務的微店上線,天虹商場在全渠道端口布局上率先成型。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線上線下無縫對接以及全渠道布局的成型都將對天虹本身與整個實體零售行業意義重大,可實踐才剛開始,其成效還有待市場檢驗,對其業績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打破“千人一店”局面
據了解,“微店”是一種手機APP,其通過與線下商戶合作,為消費者提供信息陳列和推送、會員管理、LBS(附近的店)等服務,而微店員APP則是面向商戶用以發布促銷信息、商品資訊和客服的平臺。記者了解到,在天虹微店“一人一店”的定制化私人服務中,顧客可主動篩選和定制自己感興趣的分類信息,可選擇的范圍包括商場、品牌,甚至細化到貨架上的某一款商品,或者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品類、風格、新品到貨、優惠信息、好友關注等。
此外,天虹微店還讓顧客可在線與實體店員溝通。天虹方面表示,天虹60余家門店將有上萬名實體店員成為“天虹微店”上的“店小二”,實現在線一對一導購服務。
據了解,微店目前已經進入北京、承德、太原、寶雞等地,但在APP上并無支付購買或移動支付功能,商戶除了能通過用戶定制資訊、會員卡綁定和使用、優惠券使用外,不能跟蹤用戶的其他記錄(如日常到店、消費支付等情況)。有電商研究員指出,天虹微店是定制版,支付使用的是網上天虹的渠道,可以更好實現O2O閉環。
試水全渠道營銷
近年來,在電商企業的沖擊下,實體門店節節敗退。光是守著實體門店的一方陣地顯然不足以贏得戰爭的優先權,O2O模式無疑給了實體門店一個借助互聯網重建競爭優勢的機遇。而互聯網龐大的用戶群顯然成了O2O模式的堅實后盾。
據工信部數據,上半年我國微信用戶超過4億戶,微信用戶拉動移動互聯網流量收入同比增長56.8%;電子商務規模達到5.4萬億元,增長38.5%。許多零售企業開始“移動端”的爭奪戰就很好地印證了這點。
9月13日,天虹方面發布消息稱,已聯手騰訊微生活打造天虹應用平臺,并在天虹首個購物中心上線,全國其他60家門店也計劃陸續上線。業內人士稱,傳統零售商可借助微信平臺導入客流,并利用該平臺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和留存率,實現數字化用戶管理、社交化精確營銷。因此,在微信發布5.0版本后,商業百貨公司紛紛與微信合作開發O2O業務應用平臺。而緊隨天虹商場,友阿股份、南京中商、紅旗連鎖等A股商超公司紛紛推出微信服務號。
盡管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百貨在微信平臺不大能夠深度化,比如單品展示等精細化服務難以完全實現。但微信平臺更多是一個流量的入口,起到營銷宣傳的效果,騰訊和眾多百貨合作,目的是建立一個生態圈。
10月26日,天虹首家購物中心落戶寶安中心區,至此,天虹完成了對旗下“天虹”和“君尚”雙品牌六十幾家門店的整合,線下以購物中心和百貨店為載體,線上以PC端“網上天虹”、移動端“天虹微店”和“天虹微信”作為競爭利器,線上線下無縫連接的全渠道營銷布局。
而據了解,近期有不少公司公布了全渠道戰略,但基本都處于戰略發布或市場策略發布階段。如王府井已經推出微信自定義平臺以及APP應用平臺,實行全渠道戰略轉型。10月16日,集團董事長王填在O2O電商戰略發布會上也表示,擬推行全渠道、全業態、全品類的O2O和雙線零售戰略。而天虹商場將全渠道布局落到實處,走在了行業前端。天虹商場董事總經理高書林表示,天虹的全渠道營銷目的在于“重構天虹購物的體驗和便利”。
業績有待觀察
隨著O2O概念的持續發酵,市場開始重新審視零售市場的潛在升值空間,一批涉及電商平臺概念的上市公司受到機構和市場資金的青睞。
據知情人透露,天虹與騰訊合作打造微信號的消息傳出后,深交所公布的成交信息顯示,封死漲停板的天虹商場被兩家機構席位買入,成交金額分別為874萬元和578萬元。而此次推出天虹微店以及全渠道布局的基本成型將對公司業績帶來多大影響?零售商的全渠道布局究竟能產生多大效益?
長江證券認為,O2O尚未獲得較為成熟的盈利模式,但線上線下互動營銷獲得持續關注度,實質上是市場對于傳統零售渠道由固步自封的被動被分流,轉為主動出擊的全渠道營銷的變革預期。
而根據天虹公司上半年的成績來看,長江證券表示,預計天虹公司2013年、2014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85元和0.98元;公司以“百貨+超市+X”的模式差異化經營,積極進行戰略轉型,公司治理和激勵較好,維持“推薦”評級。
另外,國金證券預計,天虹公司在2013至2015年的EPS分別為0.827、0.951、1.063,凈利潤增速為14%、15%、12%,因此給予公司未來6-12個月15.22元目標價位,相當于16×14PE。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傳統零售業觸網是大勢所趨,不過新模式能否實現業績大幅度提升以及經營轉型仍有待觀察。今年的“雙十一”或許將演變為各大電商測試其O2O模式成功與否的“閱兵儀式”。(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