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把脈東莞制鞋業:加工環節加快向外轉移
11月5日-7日,項目還將承辦第五屆世界鞋業發展論壇,屆時將邀請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經濟學家林毅夫、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等人出席,從政策、經濟、產業與企業戰略調整等層面把脈制鞋產業。
一期項目投資額達5 .5億元
亞洲鞋業協會主席、東莞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其率領的華堅集團已在市場上占據了很大的份額,但打造世界鞋業總部基地是他第二次創業的開始。
2010年8月,在東莞厚街鎮建設世界鞋業總部基地的申請正式得到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現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批示后,鞋業基地項目正式步入快速軌道。
“我們將斥資20億元打造這個基地,項目總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到48萬平方米,分為五個區、三期開發建設,落成后可容納商戶5000家,從業者3萬余人,年交易額高達300億元。”張華榮說,即將推出的一期項目投資額達5.5億元,將融合產業、商務、交流等于一體,以鞋業產業上下游企業、商家為中心,構筑大型綜合行業服務平臺,扶持中小型企業快速成長,形成產業聚集優勢,影響全行業發展。
推行2 .5產業模式推動制鞋產業轉型升級
張華榮表示,目前隨著國內人力成本逐漸上升,原本作為傳統優勢產業的制鞋和皮革產業已逐步退卻。“受國際貿易壁壘、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價格上漲和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土地資源昂貴等因素影響,‘中國制造’在全世界150億雙的年需求量市場份額中快速下降,而東南亞和非洲一些國家憑借低成本人力資源迅速崛起。”張華榮說,加上國內大部分制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低,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意識弱,設計研發能力不強,導致近幾年多家制鞋企業不斷倒閉。
“要想確保中國制鞋擺脫困境,就必須借助第三產業的力量和優勢,承托和配合第二產業(即工業),來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面。”張華榮將此定義為2.5產業模式,而即將落成的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就是以此來運營,幫助中小企業在品牌建設、研發能力等方面迅速成長。
“未來的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將為入駐企業提供包括設計、研發、品牌、營銷、金融、物流等多方面的服務。”
該項目副總經理張鴻表示,項目將于明年下半年進入試營業階段。未來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將引入世界先進制鞋科技,促進國內企業升級轉型。此外,該項目打造的平臺將引導一批實力鞋企走向國際,向其提供融資、信貸等金融服務,引入國際一流鞋企打造旗艦店和展示館,培訓和輔導中小企業運營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等服務。
[觀點]
A
“中小鞋企將取代大企業、外向型企業”
加工生產環節都轉移出去了,只剩下高端精益生產環節,東莞鞋業正在從大廠粗放型的生產轉向精益化小規模生產
昨日,在世界鞋業總部基地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最大的女鞋制造商之一———東莞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就提出,東莞的鞋業產業正在由粗到精,由大到小,由低檔到高檔轉變,中小型鞋業企業取代大企業、外向型企業這是行業正在發生的趨勢。
張華榮話音剛落,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副總經理張鴻又進一步展開闡述了同樣的觀點。“一兩百人的制鞋工廠取代幾千上萬人的大工廠,這幾年在東莞如雨后春筍冒出來。”他認為,隨著制造業成本的上升,很多外資企業老板就不愿意干了。因為他們以前做的利潤高,一雙鞋賺10塊錢,現在賺3塊錢,他們就不想做了,干脆給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去做,或者職業經理人就出來自己開廠單干了。雖然利潤是薄了,但還是可以賺到錢。同時,東莞鞋業也正在從大廠粗放型的生產轉向精益化小規模生產。目前東莞年產鞋15億雙,將來還會進一步下降,很大一部分產能會轉移出去。
以前在東莞有10000人以上才算大廠,我們看現在有500人就已經算是大廠了。因為加工生產環節都轉移出去了,只剩下高端精益生產環節;以前大鞋廠接單都是一款就可以生產幾十萬雙,幾百雙的訂單沒人做,而現在鞋的款式越來越多,幾雙、幾十雙的訂單非常多,因此對工廠精益化生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于是就出現在東莞做皮革,做鞋材,做鞋機的中小企業越來越多。
B
“東莞制鞋的產業鏈優勢,沒有哪個地方可以取代”
全球鞋業七成中高端訂單在東莞接單后發散到全國各地生產
“東莞的鞋業會產業空心化嗎?”張鴻的回答是:N O。他認為,東莞鞋企轉移是加工環節的轉移,而不是整個產業鏈的轉移。他以華堅集團為例,02年華堅在埃塞俄比亞設廠,當時是林毅夫指引牽線過去的,現在這工廠有8000工人在做,但要知道,華堅轉移的是鞋面加工環節,高端部分,接單、開發、采購還是留在東莞,總部還是在東莞,像東莞裕元、興昂等大鞋企也一樣。他說:“全球鞋業70%的中高端貿易訂單在東莞接單后發散到全國各地生產,包括浙江、溫州等企業的訂單都是從東莞發出。東莞制鞋的產業鏈優勢,沒有哪個地方可以取代。”
臺灣制鞋工會理事長王興華認為,在經過近20年的發展,東莞乃至中國鞋業,已經建立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各種鞋類生產的產業集群,建立完善的鞋業成品和鞋材市場以及鞋類的研發中心和咨詢中心等。雖然如今也面臨國內政策因素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來自印度、越南、巴西等國家在中低檔鞋類方面的競爭,在高檔鞋方面又有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競爭,但中國制鞋的綜合競爭力依然存在。
越南是近年中國鞋業轉移的首選,但越南本身人口不到9000萬,還不及河南一個省,可使用勞動力更加匱乏。隨著越南鞋廠的增多,近幾年也出現了勞動力資源短缺的情況,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也不斷攀升。而越南的原材料供應,產業基礎以及內銷市場的潛力更難以和中國相比。
近兩年,東南亞國家人力資源成本普遍上漲,有些國家的工人成本漲幅甚至超過中國,相對中國穩定的社會環境、完整的產業鏈、經驗豐富的管理干部和熟練的技術工人,東南亞國家除了目前尚且低廉的人工成本之外,并沒有可與中國相較之處。
C
“歐美等國制造業空心化,不會在東莞制鞋業重現”
總部概念是現在東莞鞋業的趨勢
“成本優勢已經沒有更大的空間了,所以發生在歐美等國的制造業空心化,不會復制發生在東莞制鞋產業,東莞制鞋業的總部也不可能搬到東南亞,找不到一個地方可以承接整個龐大的產業鏈。”張鴻信心滿滿地說:“這也是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出現的原因,如果鞋業產業鏈轉移了,世界鞋業總部基地也就完蛋了。”
張鴻認為,總部概念是現在東莞鞋業的趨勢。拿他的話說:“世界鞋業總部基地沒有制造業,我們這里不做制造業,目前,全球80多家頂級商協會,60家行業巨頭,如、等等的研發中心都設在這里。我們做的是行業商貿平臺,是為制造業服務的服務業,即所謂的2 .5產業模式。”
[活動預告]
第五屆世界鞋業發展論壇下月舉行
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林毅夫等專家以及全球制鞋業巨頭把脈鞋業
“第五屆世界鞋業發展論壇”將于11月5日-7日在厚街喜來登酒店舉辦。“在前四屆世界鞋業發展論壇的基礎上,本屆世界鞋業發展論壇將共同探討世界鞋業創新發展之道。”張華榮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后,國內制鞋產業經過初期的急速發展后,受其影響遇到了發展瓶頸和阻礙,第五屆世界鞋業發展論壇將邀請全球制鞋業巨頭、行業領軍人物、權威經濟學專家等,通過主題演講及對話等形式,從政策、經濟、產業與企業戰略調整等層面把脈制鞋產業,深度剖析全球鞋業發展大勢,尋求世界鞋業分工大背景下的合作共贏之路。(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