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阿迪達斯和耐克商戰的上海戰略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與是現今兩大世界體育的巨頭,各自為了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分得更大的一塊蛋糕,從北美、歐洲“打”到了亞洲。多年前,兩家不約而同地將自己大中華區總部設在了上海;后來即便是開設旗艦店,也要做隔壁鄰居,均選擇了淮海路商圈。看似同胞兄弟般的同步,卻是一場商業上的暗戰——一場為了上海戰略而進行的沒有硝煙的戰斗。
大約一年前,全新的阿迪達斯集團中國區總部在上海揭幕。這一中國區總部新址位于上海環貿廣場辦公大樓,總面積達17485平方米,跨越七個樓層,空間比辦公室舊址增加了20%以上,成為阿迪達斯集團中國區的心臟。阿迪達斯大中華區對于這一新總部的揭幕非常重視,認為其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隨著我們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原有的辦公空間捉襟見肘,我們有必要擴大總部辦公室面積,從而更好地為員工提供支持。”
阿迪搬家,耐克也沒有閑著。今年年初,耐克集團宣布將在上海為耐克員工建造一個面積約為60萬平方英尺全新集中的大中華區總部。當時耐克集團副總裁、耐克大中華區總經理齊凱歌表示:新總部不但將全體上海員工和耐克集團旗下各品牌集中在同一區域一起工作而且使公司的辦公設施和運營能力得到提升和擴充。
經歷了連續多年的高速成長期后,隨著人工成本上漲、租金、運輸等成本的上漲,以及一線市場的開拓幾近飽和,阿迪與耐克在中國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大家都面臨著轉型開拓的重任。在這個節骨眼上,阿迪與耐克不約而同的選擇啟用新的總部,且依然將總部放在上海,都有著其通盤的考慮,就如同多年前將亞太區總部放在上樣。
2003年,阿迪達斯將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地區的三大分支機構合并,成立了大中華區,并將總部設在上海。阿迪達斯希望通過合并促進中文地區市場的優勢互補。雖然阿迪達斯公司注冊在上海的后花園——蘇州,但是那只是工廠生產線,而真正的大腦——管理層,卻在上海,“上海可以起到最好的輻射效應”。即便是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之時,作為奧運會贊助商的阿迪也沒有放棄這一策略。
耐克的動作比阿迪還早了一步。2002年1月,耐克就把香港作為分公司并入耐克大中華區,由耐克上海總部掌控。公關部在經過大量的咨詢、整理后發現上海這樣的經濟中心是他們舉辦賽事的重點。“網球大師賽、NBA季前賽,老虎·伍茲來上海,都是市場推廣的良機。”
在大中華區總部遷至上海之后,市場也給予了兩大體育運動品牌巨頭豐厚的回報。耐克2011財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1月30日,耐克大中國區收入為4.82億美元,同比增長20%。從盈利情況看,耐克大中國區稅前利潤為1.74億美元,同比增長39%,是耐克全球六大市場中同比增幅最高的,北美市場以同比24%的增幅位列第二。阿迪達斯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財報中,中國區銷售同比增長19%。
針對跨國公司亞太地區總部的選址,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曾列出了最重要的五項因素:靠近客戶、市場;良好的法律法規環境;穩定和良好的政治環境;良好的商業環境;良好的稅收環境。隨著自貿區的建立,上海呈現出了更多方面的優勢。當中國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世界更迫切地將目光投向中國,上海無疑正開始成為世界“經濟磁場”的又一個中心:越來越多的財富要素新資源,奔向上海。阿迪和耐克的高層在與記者的交流中均表示,自貿區建立后,環境更好,機會更多,也給他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目前阿迪已經構建了‘通向2015之路’戰略,耐克也計劃于2014年第一季度遷入新總部,新的機遇面前,他們期待著新的發展,跨越新的高度。(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