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Gucci發布不在中國開店計劃 購物中心空置率增長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本該每年七八月就出爐的企業半年報,千呼萬喚之下也就寥寥幾家百貨上市公司對外公布了銷售數據,并且大多業績不佳。經濟增速放緩、成本上漲、消費低迷、電商沖擊等因素讓各個公司大吐苦水。
沒有最壞,只有更壞。這兩年中國百貨公司的表現充分體現了這一點。2012年,中國百貨業發生歷史上最大規模關店潮的時候,我們還在想,最壞的事情終于發生了。結果,2013年整個行業的寒潮還在繼續。
讓我們來看看2013年發生了哪些關店事件:2013年3月,京城知名百貨大佬貴友關閉了自己的方莊店;5月31日,大洋百貨石家莊店關店;6月1日,在沈陽太原街陪伴消費者走過5年的伊勢丹百貨停止營業;7月15日,盤踞成都春熙商圈達20年之久的成都太平洋百貨突然關門停業;8月底,繼百盛貴陽鮮花店關閉不到3個月后,百盛在石家莊的一處門店也關店撤離。
盡管整個行業的相關數據還沒有完全的統計,但從一線傳遞的信息來看,2013年中國百貨業的日子不會好于2012年。
百貨業處境困難重重已成不爭事實。面對愈加追求高端、多層次、區域特征化的消費者,如何突破瓶頸就成為每個百貨公司的首要任務。近年來,各大商場都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品牌調整,適應市場的新變化。
不難發現,近些年部分百貨商場在奢侈品遇冷的大前提下,卻頻頻向國際大牌拋去橄欖枝。一位高端百貨賣場的負責人就曾表示,商場擁有品牌的檔次和數量在競爭中非常重要。高端百貨店就希望避開傳統老店的競爭鋒芒,借助高檔品牌商品打造自己在市場中的品牌定位。而對于奢侈品牌來說,基本可以享受商場給他們三到五年的免租優惠,而且面積很大。
在以品牌商品帶動賣場品牌的這場博弈中,走奢侈品路線和高端百貨路線的百貨公司仍將擁有的國際大牌和獨有品牌數量作為一個提升賣場形象和攬客的噱頭。
另外,引進檔次高的品牌可以提升商場的檔次和形象,通過品牌調整,改善品牌的組合和構成,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而提升商場自身的競爭優勢。另外,品牌調整通過優勝劣汰,優化品牌,也給現有的供應商造成一定的壓力,促使他們不斷提升。通過調整,商場的定位更為明確。
不過,仍有不少百貨店由于奢侈品大牌而敗走麥城,由于高端百貨成員大多陣容豪華,容易形成競爭激烈、肉搏廝殺的場面。所以,成功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尤以高端百貨為例,它需要企業有良好的品牌規劃,精準的市場定位。
與此同時,在今年奢侈品消費遇冷的情況下,商場的招商愈發困難,今年(Louis Vuitton)和古馳(Gucci)也已經發布了不在中國開店的計劃。全球320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有半數在中國,空置率未來幾年將會持續增長。第一太平戴維斯上海公司副董事長、中國區商鋪部負責人朱兆榮說,奢侈品消費下滑的現象目前確實大量存在,預計未來甚至可能會影響商鋪的租金收入。(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