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再續“守護可可西里”公益行動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9月12日至15日,由公司發起的“守護可可西里”公益活動拉開帷幕。探路者創始人、董事長盛發強先生攜團隊及曾參與過2006年、2007年藏羚羊保護活動的消費者代表等一起前往青海可可西里保護區,開展本年度以“守護可可西里――援助藏羚羊保護區建設”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并為保護區捐贈裝備、車輛及基層員工培訓資金,總價值50萬元。
可可西里保護區現狀
“可可西里“蒙語意為“青色的山梁”,也被理解為“美麗的少女”。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位于玉樹州西部,總面積為4.5萬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區之一。但這里氣候嚴寒,自然條件惡劣,人類無法長期居住,被譽為“生命的禁區“。這片高原卻為野生動物的生存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雪域精靈”藏羚羊“就是其中的代表,據了解,這一物種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為猖狂的盜獵而瀕臨滅絕,在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艱苦卓絕的努力下,自2006年至今已未發生一起盜獵案件,目前,可可西里保護區境內及周邊地區藏羚羊種群數量已接近或達到6萬只,較盜獵活動最為猖獗的上世紀90年代末不足2萬只增加了4萬多只。
可可西里保護區腹地的巡護行路艱難,冬季天寒地凍,夏季凍土融化,到處是泥淖和沼澤,車輛損壞、嚴重陷車等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在如此極限艱難的環境中,管理局人均承擔著1千平方公里的巡護任務,而巡護車輛則是巡護隊員開展工作的必需品。探路者工作人員在前期走訪和實地調研中了解到保護區的這一情況,決定捐贈兩輛北京戰旗越野車支持保護區巡護工作。
由于反盜獵已取得明顯成效,盜獵已不是威脅藏羚羊的主要因素,目前,保護區管理局已開始將工作重點從以往單一的反盜獵向實施數字化管理、科學保護、科學研究、科學監測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移期,但文化和專業水平偏低導致目前科學研究、科學監測成為可可西里的一個軟肋,目前保護區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3人,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可可西里管理局愈發感覺到對基層員工進行培訓的重要性,但由于經費原因,這一計劃一直未能開展,探路者在了解到這一困難之后,決定捐贈20萬元現金作為保護局基層員工培訓基金。
探路者與可可西里精神的共鳴
此前,探路者工作人員曾在8月深入可可西里保護區與保護站工作人員溝通工作現狀與所遇到的困難。為支持可可西里保護站持續開展生態保護工作,探路者公司決定再次向保護區伸出援助之手,捐贈車輛、現金及裝備,總價值50萬元。在捐贈儀式現場,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布周說到:探路者前后多次為保護區捐贈巡山裝備及現金支持,這種企業精神將動員和激勵更多的社會力量關注并參與“守護可可西里”的行動,將進一步推動公眾參與生態保護,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動。
在盛發強看來,精神層面上,探路者和可可西里也有著高度的共鳴。探路者的品牌定位是,追求科技創新,為勇敢進取的人提供安全舒適的戶外運動裝備。在可可西里保護區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海拔自然環境下,所有巡護人員就是探路者精神的代表,他們每天都要面對來自然環境,甚至不法分子的威脅,他們擁有最勇敢的心,和最堅忍不拔的進取精神。希望通過探路者“守護可可西里“公益活動能夠將代表著“無私奉獻”的可可西里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據了解,探路者在此次捐贈中也為可可西里保護區工作人員提供了包括沖鋒衣、羽絨服、徒步鞋、保暖帽等全套戶外裝備支持。
背景資料:
探路者自2004年開始關注可可西里生態和其標志性瀕危物種藏羚羊的生存環境,從此將這一公益之舉延續;2006年7月探路者正式發起“尋夢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與探路者同行”公益活動,為保護區捐贈現金及裝備,并邀請高原生態專家帶領環保熱心消費者親身來到可可西里,為保護區建設獻計獻策;2007年10月探路者“重返可可西里”,此次活動除了為保護區帶去裝備及資金捐贈之外,探路者更通過品牌自身的影響力,借助保護藏羚羊紀念版產品,及大眾媒體,向消費者傳播杰桑·索南達杰烈士的英勇故事,喚起大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
在過去的十年中,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探路者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起探路者決定每年拿出企業凈利潤的1%用于支持公益事業的發展,作為主要發起人,董事長盛發強將身體力行,參與到每一項公益活動中。(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