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份額日益凸顯 本土鞋服品牌國際營銷搞創新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據了解,2012年中國服裝行業整體增長17.7%,首次低于20%,大型零售商場銷量明顯下降,創1999年來歷史最低。然而,中國網絡購物突破1萬億,有2.47億網民是網絡購物人群,服裝電子商務2012年增長了66.4%,尤其是快時尚、運動和休閑服飾。
鞋服遇到電商打開掘金門
目前,福建的鞋服企業幾乎都已發力電子商務,且“閩派服飾”占據了男裝市場中的統治地位。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易觀商業解決方案總裁楊彬發表了“當鞋服遇上電子商務”的主題演講。楊彬先生認為,鞋服遇到電商打開一個新的掘金之門,過去幾年,有很多數字能夠證明電商對鞋服企業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帶來的更好更多的財富收獲。
楊彬指出,目前,服裝行業整體增長乏力,而B2C市場服裝品類逆勢增長,保持167%的增速,服裝品類對B2C市場的貢獻由2011年起保持20%穩定增長。
天下網商數據分析師兼首席記者楊欽分享了關于“服裝電子商務的邊界”的一些想法。他表示,在整個中國服裝體系里,百貨商場這種業態的占比是20%,而去年電子商務在整個服裝零售體系里的滲透率已經達到20%左右,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促銷不要傷害太多消費者
電商促銷已經成為了常態,一到下半年,幾乎每家電商都會打響“雙十一”式的促銷戰。像、杰克瓊斯等這樣的品牌,通過一場網絡促銷,就能夠產生數百萬銷售額。
天下網商總經理葉挺認為,這幾年服裝電商有非常大的庫存,這就形成拿庫存貨來玩價格戰的現象。“然而,價格戰的背后折射出來是商家對于消費者的理解。大多數消費者喜歡促銷,不是為了一個折扣,而是為了“好評”。我覺得,電商要抓住用戶的心。
摳摳網聯合創始人、總裁李林彬表示,搞促銷,其實是傷害某部分消費人群,要么是某個區域的消費者,要么是某個時間段的消費者,但傷害覆蓋面不能太廣。他認為,對待促銷上,在應該思考維護好品牌溢價率的同時,也要立“牌坊”。
本土品牌國際營銷搞創新
說到本土鞋服品牌,不同的鞋服企業,有著不同的品牌主張和品牌理念,更有著不同的營銷方式。
“跟其他行業對比起來不是很大,但在這一塊是中國最大。”奧康國際副總裁王振權介紹,奧康最早從生產起步,但強項卻不是生產,而是營銷。目前,奧康提出來,要做中國領先的皮鞋品牌運營商和零售服務商。
品牌總監郭軼喆表示,特步做的是差異化的營銷,特別是娛樂營銷和體育營銷做的很好。“娛樂營銷上,我們陸續請了很多娛樂明星,也贊助了娛樂節目。而在體育中,我們比較年輕、朝氣,符合年輕一代的認知價值觀。在這樣的唯度當中,差異化的營銷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幫助。”郭軼喆說。
希尼亞時裝品牌中心副總譚詠輝說,希尼亞的本土品牌國際化,是把西方的理念和對時尚的理解滲透到品牌里去,“西方品牌對服裝內涵的文化及對款式上創新的研發的能力,非常值得中國企業學習。”(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