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企業聯動創新模式 線下開店漸成趨勢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正當鞋服企業大舉進軍電商時,卻有不少電商企業逆勢而為,走線下渠道,開實體店。9月1日,本地一家網絡平臺攜旗下品牌正式入駐泉州浦西。
線上線下融合
為潮男尚女精心打造的品牌和3月入駐晉江萬達廣場,正式從線上的龍鳳商城走向線下,今年龍派和鳳族已經在閩粵兩省的萬達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布局二十幾家直營店。汪建聰說:“品牌終究是要落地的。如果只想做產品不一定要做線下,如果做品牌則一定要線上線下同步。開設實體店主要是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它既是品牌的形象店又是體驗店,比起網絡渠道,實體店的廣告宣傳作用更具優越性,也更為直接。”
據悉,許多知名網絡品牌,如茵曼、韓都衣舍、、麥考林、蘭繆、鉆石小鳥、珂蘭鉆石等已鋪設實體店。資深電商人吳亞軍認為:“線上線下融合已是必然趨勢,網絡品牌開實體店最終目的不在盈利,而是買廣告位,通過在核心商圈開旗艦店,博取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實體店的本質是終端櫥窗展示位。另一方面,通過在國內大范圍布局實體店,物流倉儲更為方便,也有助于二次營銷。”
無獨有偶,愛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濤在本月下旬也將推出線下童裝品牌glu,今年還將陸續推出男士皮具品牌。愛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為包括卓雅在內的六七個鞋服品牌提供電商代運營服務。時下制造業寒潮未退,電商業如火如荼,趙濤卻選擇慢慢退出代運營業務,轉而打造線下品牌。
“當大家覺得線下難做的時候,我覺得我的機會就來了。” 趙濤的話并非無稽之談。網購交易額雖然漲勢驚人,但目前僅占社會零售總額的6.8%,這其中還包括刷單造成的水分。趙濤認為線下購物體驗有不可取代性,線下市場還很廣闊。
“傳統鞋服企業做電商的成功案例很多,而純電商品牌堅持下來的卻寥寥無幾。”如今,女裝淘品牌只剩下韓都衣舍、裂帛、歐莎等依舊活躍,男裝淘品牌則全線跌出銷售榜單前十。趙濤認為,先做好線下品牌再做線上,更容易成功。
聯動的創新模式
為了避免重蹈鞋服企業高庫存的覆轍,龍派、鳳族以及glu都改變了傳統的期貨訂貨模式和代理商模式。
傳統的多層級代理商模式帶來了大量多余的中間環節,致使終端價格層層疊加,成本難以控制,也無法掌控售前情況。為漱道扁平化,龍派和鳳族采用直營為主,加盟和聯營為輔的方式,其中直營占到80%,不再開訂貨會。龍派、鳳族所屬的龍騰風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一套商品進銷存和終端分銷系統,通過該系統,公司總部能有效控制銷售終端,第一時間掌握各渠道銷售業績、庫存變化,監測價格,并及時對市場做出反應。公司會對銷量好的款式進行翻單,生產周期只需15天,也就是說,從下單到產品上架,只要兩周。
同時,為了平衡線上線下渠道,公司啟動了O2O模式,實現線上線下同價。公司總部可在系統后臺監測到消費者網上下單的區域,并返還該區域加盟商與線下售賣同等的利潤,確保加盟商的利益不被網購沖擊。
愛尚的做法則是保留每季度的訂貨會,采取“現貨+期貨”的模式,兩者各占一半。代理商可根據現貨的銷售情況決定追加多少訂單,銷量不理想的款式將立即停止生產,這樣便有效避免了高庫存的產生。據趙濤介紹,愛尚有一百多個設計師,glu每年會設計六七百個款,除每季度的清倉月外將實現每周上新。這種類似的快時尚模式將有助實現供應鏈和資金流的高效運轉。
品牌運營一年后,代理商會被要求到總部學習電商運營,之后方可做網絡分銷。線上和線下的款式完全區分開來,有效保護代理商的利益。
不過,從線上轉型做線下也并非平地起高樓。在主營代運營業務之前,趙濤已在傳統鞋服領域深耕十年,擁有自己的生產線,龍派也早在1999年就開始在廣州的代工廠做起了貼牌生意,如今在石獅的生產工廠也將落成。趙濤認為,成熟的供應鏈是轉移線下的先決條件,產品是品牌的基礎。而除此之外,打造品牌也是個“燒錢的事業”。汪建聰透露,對龍派和鳳族的投資已經達到5000萬,趙濤也表示,glu以及愛尚將推出的男裝、、皮具品牌的前期投入也已有2000萬,總投入預估也是在5000萬左右。
吳亞軍表示,做網絡品牌“躺著也能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生存下來的網絡品牌或者具備傳統產業的背景,有成熟的供應鏈,或者掌握豐富的代理商資源,對線下渠道的管控得心應手,此外開設實體店還需要高額資金投入,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并不容易。(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