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國皮革業市場低迷 出口增速難持續
一、上游原料產量下降下游外銷增長乏力
上半年,我國規上企業輕革產量2.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9.8%。河北、山東、廣東三省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降幅在30%到40%不等。產量下降主要受累于市場低迷及企業自身消化庫存等原因。上半年成品革出口1.5萬噸,同比下降6%,而出口金額降幅高于出口量,為9.6%,顯示成品革價格處于低水平區間,企業利潤受到擠壓,生產積極性受限。
同期我國規上企業皮鞋產量22.3億雙,同比增長1%,增速雖然有限,但扭轉了今年以來累計產量同比下降的局面,從5月到6月的情況來看,預計未來出現逐步回升態勢。內銷為主的皮革服裝產量2719萬件,同比增長8.2%,而外銷為主的毛皮服裝產量176萬件。同比下降6%,既有需求下降的影響,也和企業生產的季節性有關。
二、銷售收入增速放緩利潤增速回落明顯
銷售方面,1-6月全國規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業完成銷售收入5386.5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回落0.8個百分點,且累計增速呈現逐漸下滑的態勢。由17.2%跌至11.1%,未來增長的壓力較大。收入前十省份中,福建、廣東、浙江等傳統皮革大省占據前三,但增速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浙江增速更是低至3.6%,而河南、江西、湖南等中部省份增速十分可觀,分別為16.7%、18.3%和20.4%。
利潤方面,1-6月全國皮革行業實現利潤總額313.5億元,同比增長11.69%,增速回落4.5個百分點。就地區而言,福建、河北、河南三省合計占利潤總額的54.4%,但份額最大的福建同比增速出現下降,降幅為3.26%,另外,皮革大省廣東增速也僅為4.8%,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行業利潤增長。就各子行業而言,占據行業半壁江山的制鞋業利潤增速僅為5.2%,而皮革鞣制及制品行業利潤增速為16.8%,毛皮鞣制及制品行業利潤增速高達31.1%。
三、出口高速難以為繼原料進口逐步增加
我國皮革行業上半年累計出口375.81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增長份額集中在前2個月分別增長39.5%、91.9%,主要源于春節期間外商對今年一季度的增補庫存。雖然上半年出口增速加快3.2個百分點,但今年四月出口微增2個百分點,其余月份出口同比均有所下降。而去年同期月份增速均為上升態勢。考慮到行業未來要面對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貿易環境惡化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預計出口增速將會放慢。
我國皮革行業出口以中低檔為主,出口結構有待優化。以占行業出口額58%的制鞋為例,其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其中價格低廉的橡塑鞋靴占到46%的份額,同比增長11.92%,而價格較高的皮面皮鞋占比為22.5%,同比增速僅為1%。
進口方面,上半年我國皮革行業累計進口39.7億美元,同比增長5.9%,增速回落3.4個百分點,且累計增速總體呈現下降走勢。我國皮革行業進口以原料為主,成品革、半成品格、已鞣毛皮等原料量值進口同比增長,進口額為23億美元,占行業進口總額的58%。相較而言,皮革制品總體呈現進口額下降趨勢,而毛皮及制品的進口增速高達28%。與此同時,毛皮服裝的出口數量卻下降11%,進口數量卻大幅增長占85%。隨著中國消費者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對于毛皮制品的需求顯著提升,內需市場的潛力值得進一步挖掘。
(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