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轉變店慶造節促銷思維看電商新趨勢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電商輪番店慶已成為病毒,讓消費者目不暇接、飽受其擾。一方面電商歇斯底里地吆喝,另一方面是對消費者的促銷洗腦。究其根源,中國這種網絡購物節來源于美國感恩節后的“網絡星期一”。2009年天貓店慶時,將其作為一種銷售概念從國外引入中國,隨后這種銷售模式經天貓結合“光棍節”包裝之后,成為電商常態,不斷被模仿。
店慶造節促銷,與饑餓營銷有異曲同工之處。美國人的購物習慣從線下的“黑色”轉移到線上的“網絡星期一”,反映了電商成為未來購物主流這種趨勢。另一種變化就是,電商促銷期跳出了“日”的圈子,促銷線變得越來越長。起初京東“6·18”店慶日為一天,2012年變為18、19日兩天,2013年則延長至一個月。而樂蜂網即將收官的8月店慶也延續了這種變化,將之前密集的促銷分散安排到整個8月。
2011年店慶日當天,京東網站擁堵以及訂單系統bug被爆出;天貓“雙11”的瘋狂過后,物流系統滯后,客服投訴率高漲、物品損壞等亂象更是頻繁曝出。
在店慶日流量和售后服務兩難選擇下,2012年天貓提出云物流概念,2013年京東開放物流體系,樂蜂網等垂直電商也發力建設自身的物流體系。電商們均意識到,在促銷成為常態的今天,售后服務比迎客能力要重要得多。而延長促銷期,給店慶日減負和分流,成為京東、樂蜂等電商的最優選擇。
總之,電商店慶日演變至今,不再是用虛假宣傳與民爭利,那種用鋪量的價格戰去犧牲毛利率的做法已被逐漸放棄。以樂蜂網店慶月給電商帶來的啟示來看,電商思維從店慶日變成店慶月促銷,一是在延長的時間里電商增加了商品的長尾銷售能力;二是除了集中促銷變現之外,電商還挖掘了消費者離散購物需求。最后落腳到用戶體驗上,電商取價格戰的長處補用戶體驗的短板,營銷手法越來越穩重、成熟,消費也從疲于應付各種突擊促銷的怪圈中解脫出來,真正享受網購帶來的便捷與優質服務。(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