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庫存時代,供應商如何迎接新挑戰?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今年以來,、、、等國內都在為處理高庫存問題奔波。盡管運動品牌去庫存化已初見成效,但這并不意味著品牌已走出困境。在積極尋求去庫存方法的同時,各大運動品牌也在思考如何才能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從而避免庫存問題再次走向嚴重化。打造"快模式"將是品牌商未來的一展方向。那么,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處于產業鏈上游的供應商們又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本期嘉賓(排名不分先后):
黃長城 長城崛起工貿發展公司總經理
楊開先 佰和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
傅清筑 石獅市生利織造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
運動品牌庫存危機 回款愈加不力
1.庫存問題產生的根源
近年來,高庫存一直是運動行業面臨的一大問題。佰和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開先認為,運動品牌產生庫存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企業對市場需求量缺乏準確預估。例如,前年運動消費市場大熱時,大家都認為未來一兩年發展前景會更好,于是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導致庫存越積越多。因此,庫存問題并非瞬間爆發,而是慢慢積累而成的。
除了對市場判斷不夠準確,產品同質化,品牌商大打價格戰也是造成庫存問題的原因之一。長城崛起工貿發展公司總經理黃長城對記者說:"一般而言,一家企業都會選擇多家配合的材料供應商,例如,只與我們一家熱熔膠供應商合作,而就有兩三家配合的熱熔膠供應商。供應商之間形成競爭,互相壓價的現象十分常見。"
"我們主營的產品熱熔膠一公斤銷售價是20元,其他廠家銷售價是16元。盡管我們的質量要優于其他廠家,但中小客戶都是認準價格便宜的。"黃長城說,從材料到款式都缺乏創新,而一味以低價取勝,產品大同小異,這也是造成庫存問題的一大原因。
對此,石獅市生利織造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清筑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供應商之間不是靠技術取勝,而是以互相壓低價格來爭取合作客戶,那么,容易導致產品材料、款式及價格等的同質化,加大品牌商的庫存風險。
2.庫存危機影響回款問題
在福建地區,鞋企拖欠供應商資金的現象原本就較為普遍,而庫存的產生無疑增加了供應商收回欠款的難度。
"國內運動品牌遇庫存危機,市場蕭條。從去年開始,品牌商拖欠款的現象愈發明顯。"黃長城對記者說,外銷一般不存在回款難的問題,而內銷被品牌商拖欠款現象則頻頻出現。加之,國內品牌庫存問題日益嚴重,供應商內銷量也逐步下滑。
黃長城坦言,外貿單回款準時,產量也較有保證。因此,公司與外企的合作會越來越多。另外,公司的業務范圍也在擴展。過去,鞋企是主力客戶,而現在公司的客戶擴大到包括紙尿布在內的其他行業廠商。
傅清筑也表示,受閩南風氣影響,企業都會欠債。因此,公司更傾向于與布行合作,現款現貨。他介紹,公司主營針織彩條系列面料,產品主要用于T恤、兒童迷你裙,與小玩皮、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3.中型廠商回款最難
關于企業拖欠款問題,楊開先深有感觸。他認為,依據回款的難易程度,可以將合作的客戶分為三類:
一、最容易配合的是小型廠家,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多少實力,精打細算,運營成本低,可控因素多。他們與企業的合作大多是現款現貨;
二、配合較為輕松的是上市公司。他們講求信譽度,欠款問題會影響品牌形象。因為訂單量大,他們的賬期相比中小企業要長。但不用擔心他們不還款;
三、最難配合的是中型廠家。他們的部門配備齊全,運營成本高,又得不到金融市場的支持,資金鏈比較緊張。
楊開先說,通常供應商送貨上門時,中型企業無法及時付款。之后,供應商一到企業催款,員工就以"老總不在"、"財務出差"、"倉管換人"等各種理由推脫。而催款次數頻繁了,他們也不耐煩,反倒問:"我們這么大的公司,還怕我們跑掉不成?"其實,這些中型廠不止找一家供應商合作,拖欠這家供應商資金達到極限后,就趕緊換下一家。因此,這類廠商是最難配合的。
品牌商"去庫存" 轉變運營模式
一直以來,供應商與品牌商都是互利共贏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一體,倘若品牌商遇到生存問題,供應商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企業積極尋求解決庫存問題的方法,對供應商而言,最大的利益是企業發展回歸良性,能較為及時地回款給供應商。
楊開先告訴記者,公司主營的產品是粘扣帶,又稱為魔術扣、魔術貼,主要用于服裝、、包袋、帽子、拳擊手套、玩具、沙發、窗簾、雨傘、汽車坐墊等,適用范圍之廣。近來,安踏、361度等運動品牌積極處理庫存,重新調整戰略,縮減生產規模,與公司合作的量有所下滑。今年安踏訂單量就縮水50%,訂單量縮水40%。與去年相比,特步訂貨款也少了十多萬。
除了生產規模縮減,運動品牌還關閉了一些低效的門店。2012年,李寧公司關閉1200家低效門店,安踏門店總數也減少了至少110家。
然而,縮減產量、關閉門店并不能讓運動品牌走出發展困境。楊開先認為,要解決庫存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市場需求點,精準切入,迎合當下消費需求和習慣。以往,消費者追求產品的實用性與耐用性,現在消費群體尤其是80、90后審美及消費觀念則大為不同,更青睞新穎、、個性的產品。
基于市場消費觀念的轉變,一些運動品牌開始調整發展戰略,"快跑"脫困。據了解,李寧目前快速反應產品占全部銷售額的10%至20%,未來占比有可能提高至50%。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內體育用品公司首先要為過去的激進擴張清除庫存,接下來要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誰先實現目標,誰就更有前途。那么,運動品牌模式的轉變將給上游供應商提出怎樣的要求?
提升研發力度及供應速度 迎接"快時代"
1.加大原材料研發力度
"假設過去品牌商一款鞋子生產1萬雙,現在,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將這1萬雙制成10個款供市場選擇。那么,企業的材料供應、產品研發、管理運營成本都會增加。"楊開先介紹,原本1萬雙鞋款都用同一種材料,那么,供應商給予品牌商的原材料價格就會更便宜;若是這1萬雙要包含10個款式,款多量少,材料開發成本高,供應商配合的難度也會加大。
"魔術貼要依據服裝布料或者鞋革顏色做調整。當然,也有一些經典的黑白配色產品。產品細分化,意味著魔術貼的顏色也要跟著不斷變化,這極大地考驗著供應商的研發能力。"楊開先說道。
"普通企業都是做大眾布料,同質化會比較嚴重。我們銷售的不單單是產品,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工藝和技術。"傅清筑認為,隨著產品款式的更新越來越快,未來,品牌商將越來越看重供應商的工藝和技術水平。
黃長城告訴記者,企業每年都會進行創新調整,研發投入力度大。"熱熔膠分不同檔次與價位。、貴人鳥等品牌都選用檔次較高的膠水,要求具有耐防變、耐老化、耐高溫、耐水解等功能,因此,我們要不斷創新,提升技術研發水平,才不會被市場所淘汰。"黃長城說道。
2.加強團隊建設,縮短生產周期
運動品牌走"快模式",就要求供應商材料供給速度要快。供應商除了要不斷創新工藝技術,更換先進的原材料生產機器設備,還要定期對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團隊建設,讓整個管理和操作流程更加熟練,保證供貨的速度與質量。
楊開先認為,很多人看供應商實力時,往往只看到外在的實力,比如,廠房的面積、機器設備的多少等,而忽視了最核心的部分,即內部的流程操作及運營管理能力。只有軟硬實力都提升了,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快速反應。
3. 溝通及時,與品牌商保持長久合作
信息時代,企業內外部溝通顯得更為重要。商家之間只有加強溝通,才能準確迅速了解彼此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楊開先介紹,通常企業都有專門的采購員,定期與供應商進行溝通。而供應商有跟單員,可以隨時了解客戶需求,及時對接下單生產。
另外,供應商要與品牌商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品牌商與供應商配合時間長了,供應商就能清楚地了解企業何時需要何種布料,并且一有符合企業需求特征的創新材料都會及時告知企業。如此,雙方的配合會更有默契,也能助推雙方共同發展。"傅清筑如是說。(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