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Energy Boost跑鞋聚焦中底填充材料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如果我們能找出將這種材料運用到中底的方法,就會為球鞋設計帶來顛覆整個行業的變革。”
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出這句話的是高級創意總監戈德·曼茲(Gerd Manz)。在阿迪達斯今年推出的Energy Boost跑鞋中,第一次在行業內將熱塑性聚氨酯(TPU)作為了中底的填充材料。
資深的“跑友”對這種說法多少都會有一點奇怪。因為TPU這種密實堅韌的塑料,在過去都是作為連接中底、強化跑鞋結構、提供支撐而存在的。在大多數時候,如果將它作為中底本身的材料,它的作用就相當于用戶在腳底下綁著一塊木板跑步。換句話說,TPU與“柔軟”是不沾邊的。
阿迪達斯的設計人員是不是腦子出了什么問題?在擔心這點以前,你還可以再往下看看。如果把這種鞋底剖開,會發現這是一種膠囊式的、顆粒狀結構。固態的TPU顆粒材料,被預先處理成了細小的顆粒,就像一個個小氣囊一樣。通俗點說,它們像爆米花一樣地發泡膨脹起來,在高溫高壓下被處理成了跑鞋的鞋底。這種技術是為了能在長距離的奔跑過程中為跑步者提供連貫的能量和彈力,它被命名為infinergy。
公司最近也發布了一種名為Aeroloft的技術,這個技術將用于輕質跑步背心產品,目的在于排放汗水蒸汽的同時保留熱量。而推出了網眼透氣服裝的Lululemon公司設計總監Jeff Thrasher也介紹說,在身體容易出汗的“熱點”部位,新的設計和材料將在運動時提供更清爽的體驗。
這種上衣材料的重要創新在于使用了防潮的燈芯絨。這種材料名為Recycled Polyester Swift,是一種輕量化的聚酯材料。非傳統的無縫編織技術,使它與身體有更少摩擦點,減少了與汗腺接觸的面積,并在汗液分泌旺盛部位形成了編織網板結構,使空氣流動更快。銀質織物的加入,也能抑制引起臭味的細菌的增長。
我們在說的這些都是有關材料的創新—在過去,跑鞋這樣的體育用品很多時候都寄希望于結構和設計的創新,但現在一場更廣泛的有關材料運用的創新運動正在到來,并且在服裝等方面也同樣如此。
在跑鞋上,EVA材料已經統治了這個行業近40年的時間。在EVA材料誕生之前,人類的從未具備減震功能。1970年代EVA第一次運用到跑鞋上時,市場上的主流公司還遠未意識到這種材料對未來格局產生的深遠影響。當時發明這一技術的是名不見經傳的Brooks公司,最后它成為跑鞋市場競爭的直接參與者。
Brooks的客戶之一,便是耐克公司創始人菲爾·奈特和他的Blue Ribbon Sports公司—耐克公司的前身。杰瑞·特納當時是Brooks高管團隊的一員,一個沒有運動員背景頓商學院畢業生,在與奈特的合作中發現了運動員對減震的強烈需求。EVA材料最后在1974年被特納應用在Brooks跑鞋的設計中。
這比當時Brooks的鞋釘生意賺錢多了,最終幫助Brooks在1970年代的美國跑鞋市場攫取了17%的市場份額,僅次于耐克。它還改變了產業的格局,在如今的所有運動鞋里,EVA材質幾乎必不可少。
但自從EVA之后,市場上很少出現有關材料的重大技術創新,尤其是那些席卷全行業的創新。“許多跑步者所面臨的問題是他們必須在能量回饋和柔然舒適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了解這一情況后,我們希望能夠思維局限。”曼茲表示。
他的話表明了行業內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讓材質在強度、減震性能等一系列矛盾的特性中取得平衡,一直是制約所有跑鞋制造商材料技術發展的瓶頸之一。從廠商的單一視角已經很難去解決材料技術創新的問題,現在必須通過合作方式突破這一瓶頸。
一位曾經負責跑鞋設計的設計師向《第一財經周刊》介紹說,一般體育用品大公司開發一款跑鞋產品的周期在18到24個月,如果運用新的技術所需時間可能更長。但是現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用新技術的跑鞋越來越多,往往一家體育公司率先推出新技術幾個月,就會在市場占領先機。
這里所說的“合作”并非過去的那種合作。比如阿迪達斯幾年前開發的The Supernova Riot 3越野跑鞋,曾率先應用了大陸(Continental)公司提供的橡膠物料的產品。這些跑鞋采用了大陸輪胎的附著摩擦膠料技術,以確保運動鞋在濕滑和干燥路面上的良好抓地力。
早在2008年,耐克也曾發布突破傳統EVA材料的Lunarlon。它的原型材料是EVA與丁腈橡膠的混合物,最初誕生在NASA的實驗室,這種為登月設計的泡棉,因為其價格昂貴,所以批量生產存在困難,并且這種材料在遇到光線、空氣和水之后性能會下降,因此必須包含在另一種材料之中。耐克的研發團隊花了很長時間,在材料實驗室里發現了以前用于其它用途的泡綿材料,結合鑄模工藝以及材料包裹技術,才最終研發出了Lunarlon材料。
最早在1970年代,特納就時常守在化學公司門口,指望著在它們生產出產品后,能再想辦法為體育用品做點什么。然而現在的競爭態勢,已經不太能指望這種被動等待式的合作。要從根本上提升新材料的研發效率,縮短研發周期,才是贏得這場戰爭的關鍵。
在Energy Boost跑鞋的研發過程中,阿迪達斯就與化工巨頭巴斯夫開展了協作研發,后者不僅僅只是作為材料供應商提供新材料,“同巴斯夫合作是基于共同的追求,我們都希望發現、發展一種突破性材料。”阿迪達斯美國跑步業務部門的總監在接受美國媒體的訪問時表示。
除了一開始共同挑選符合苛刻要求的材料外,在如何把創新性材料應用到中底設計的過程里,制模工藝也是由兩家公司協作完成的。不過,曼茲沒有透露制模工藝更多細節,他表示這屬于“機密信息”。
在阿迪達斯將自己的產品線擴展到戶外運動領域后,它們還發現了另一家協作研發的對象戈爾公司。這家公司早期發明的GORE-TEX是一種防水透氣性布料,而阿迪達斯的戶外裝備在輕量化、防水、防風等方面都存在需求,現在希望還能有更新的材料技術。
戈爾公司亞太區市場總監莊頌銘這樣總結新的協作創新模式:由服裝鞋類產品公司發現需求、提出概念,再由材料公司判斷是否夠能通過研發做到。“我們現在沒有一些東西,但我們能幫它研發。”他說,“坦白講,我們和其他公司的距離蠻遠的,我們的創新比它們走得相對更靠前,如果對方有個Idea,可以先看看我們的技術能不能達到。”
隨著產品細分化和專業化,那些體育用品公司會越來越傾向于協作研發模式,通過與某一領域投入更多精力的公司協助開發新材質。“像Nike、阿迪這樣的大公司,產品很多,需要很多團隊發展,它的精力還是有限的。”莊頌銘說。
他認為這也會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上。每家產品的技術都會號稱“獨家”,但原理有時也會很相似,這會導致未來的產品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市場投放的時機。各家公司之間必須提升研發效率,以便比對手領先一步,搶占市場空白。
根據運動服飾調查公司SportsOneSource的數據,在整個運動鞋類市場,阿迪達斯擁有8.6%份額,但這只有耐克所占有份額的1/6,阿迪達斯急需一款跑鞋產品在細分市場取得成功,拉近與耐克的差距。
協作研發模式客觀上也會讓新材料天然具備更廣泛的用途。可以將TPU做成“發泡膠囊”結構的infinergy技術,只是將運動鞋作為第一個試驗場。實際上這種材料還能用于運動地板等領域。另外當需要輕質材料時,infinergy也可取代橡膠用于減震裝置,例如用在自行車輪胎的內胎中。
“我們通常很少專門為一個品牌研發一款產品,對我們最好的局面是產品能覆蓋到所有市場,并且有機會占領整個市場。”莊頌銘說。
因為同樣的原因,大陸公司也選擇成為了阿迪達斯協作開發的合作方。大陸輪胎公司曾對媒體表示,在開發各種路面上都具有良好抓持力和控制力的高性能材料時,輪胎制造商和戶外運動鞋生產商將面臨著同樣挑戰,但同時它們也面臨同樣的機遇。
耐克的服裝產品跑步品類鞋類設計總監Robert Dolan曾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跑鞋的一個趨勢是整體一體成型,它的好處在于減少膠水和總體面料的使用量,最終的目的就是減重。
在這種趨勢下, 原本只是應用到服裝上的Techfit壓縮面料技術,也開始用到了鞋面之上。原本這一技術的核心價值,就在于為核心肌肉群起到很好的支撐和穩定作用。
目前高昂的成本還是這些創新需要面臨的問題。美國著名跑鞋測試雜志《跑者世界》的評論曾開玩笑說,當你花上高于傳統材質跑鞋兩倍的價格,購買采用創新材料的跑鞋時,最好還是看看信用卡的記錄,能夠向妻子保證穿它能比老款材質鞋耐用兩倍時間。
其實“跨界聯合研發”在體育用品公司的歷史上很早就出現過。比爾·鮑爾曼—菲爾·奈特的教練,在不慎走神后,將橡膠倒進妻子的華夫餅鐵盤里,受到啟發制作出了著名的耐克華夫徑賽鞋的鞋底花紋。湯姆·漢克斯在《阿甘正傳》里扮演的阿甘穿著這雙鞋跑遍了全美,讓其成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慢跑鞋之一。
今天無論創新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升產品性能,讓運動變得輕盈并且富有科技感,體育用品市場上恐怕很難再出現壟斷幾十年的技術了。最重要的因素變成了時間,而協作研發就是贏得時間的砝碼。(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