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黃山游記---寫在臥云山莊
【中國鞋網-線路場地】春意盎然的大好季節,是自然界萬紫千紅的美好時光。我們這些已經不用上班的人,不能宅在家里,枉費了大自然的美景。于是有熱心同學張羅聯系了包括本人在內的6、7位朋友,前往著名的東黃山旅游度假區游覽。這些朋友均是飽學之士,個個都有過滄桑的歷煉。
東黃山旅游度假區坐落于黃山區譚家橋鎮,是風景綺麗的黃山景區東大門,距黃山景區南大門入口處22公里, 205國道與103省道交匯于景區,交通極為便捷,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度假區內自然、人文、歷史資源豐富,主要的景區有:石門峽景區、翡翠谷景區、地區唯一的高山湖泊——海拔1184米的天湖景區、香溪漂流景區、盡現山 鄉民俗風情的鳳凰源景區、黃山第一大瀑——落差300米的九龍瀑景區,九龍瀑一瀑九折,一折一潭,形成九瀑九潭的壯麗奇觀、有占地面積80余畝,紀念紅軍 北上抗日先遣隊譚家橋戰役的紅軍北上抗日紀念館、還有作為中華祖先軒轅黃帝游息之所的黃帝源景區、知青部落景區等。
整個旅游度假區下一步建設目標是按照國家5A級旅游區標準,建設國際健康休養度假園區、東黃山休閑度假區、戶外運動發展區,并完善知青部落景區的建設。
一、好漢輩出石門峽
早晨7時許眾人從合肥登車出發,車行不到三個小時即抵達譚家橋鎮,入住臥云山莊,未及休息,即匆匆趕往石門峽景區。
石門峽景區是黃山東部臥云峰與布水峰之間的一道神秘大峽谷,峽谷縱深10公里,溪長10公里。是作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黃山主要景觀之一。 由于谷口兩峰夾峙,峭壁如門,故得名“石門峽”。谷中奇峰迭秀,怪石競列,林木茂密,山花爛漫,百鳥爭鳴,溪水清冽,由于落差大,山腳下溪水水花飛濺,轟 鳴有聲。
在山腳下,眾人背依美麗的自然景觀,合照了“全家福”,這一瞬間,立馬成為被紀錄下來的歷史。合照后大家乘興拾級而上,開始攀登。
前行不久,看到路邊停放的專為抬送體力不支游人的滑竿和蹲在一旁招攬生意的挑夫,就知道這次攀登是對各人體力的嚴峻考驗。由于眾人身體素質都很好,沒有理 會挑夫的招攬,繼續前行。沿途美麗的青山、造型各異的巖石、挺拔的林木、爛漫的山花,令人目不暇接,大家頻頻在登山的過程中,選擇中意的美景留影。
隨著山峰越來越險峻,通往頂峰的山路也越來越陡峭,大家的體力消耗也越來越大。最后的考驗是穿過一段黑咕籠冬、上面滴著水的巖洞陡峭而狹窄的石階。咬著牙 堅持爬過這一段,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我們,突然前面豁然開朗,這是一塊接近山頂的巨大巖石,轉身看著山下層巒迭嶂的美景,不由得感覺到怡然自得和攀頂成 功的志得意滿。就在此時,一個模樣清瞿,頗有著幾分仙風道骨的老者從后面走了過來,不由令人心生敬佩。得知老人已高壽七十有二,我們打心眼里佩服,他才真 正是今天征服石門峽的好漢。
返肥后,看《參考消息》得知,就在我們此次游覽后三天,5月19日,日本一名73歲高齡的婦女渡邊玉枝,成功登頂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真是山外有山,高人中還有高人,奇跡總是在不斷被人創造著。
二、參觀徽派古民居和名茶制作
中午稍事休息后,當地村委會派人領我們參觀古民居,村子很大,徽派古民居散布于村子的各處。可以想見,當年這些建筑是何等的輝煌氣派,遺憾的是他們大都損毀嚴重,亟需保護。可喜的是,當地政府已經不允許住戶拆除這些房屋,但要進行保護性的維修,尚無資金來源。
與傳統的皖南古村落一樣,村子里的水系基本保存完好,我們還看到一處設計完美的浣洗衣物處,村民可以從環繞村民住房的水溝邊上,沿著懸臂伸出的搭步,下到溝底的一塊巨石上洗滌衣物。
村子里有大片的油菜田,據村民說,如果是4月份來,那時滿地的金黃色油菜花與漫山遍野火紅的杜鵑花織成了最好的大自然美景。不少自駕游游客選擇這一時機來這里游玩。
參觀中,發現一些村民在家里炒制茶葉。我們走進其中的一家,這是制作名茶“猴魁”的作坊。在擁擠的屋子里,四名工人坐在工作臺旁,正在用手把采下來的茶葉 尖,一片一片地整齊貼在大約有半個電腦桌大小的竹網上,然后用濕布將茶葉壓平壓實在竹網上,再由其他工人將這樣的竹網一片一片地插入烘爐中烘培,每片竹網 上貼著的茶葉還不到一兩。整個制作過程全是手工操作,效率極低。但這樣制作出的茶葉質量應該是很好的,我們看到將這樣制作的茶葉沖泡在茶杯里,除了非常好 看外,味道也很好。同行的小羅對這種道地的制作看得眼熱,以150元一斤的價格買了4斤。
三、美景美食在寂靜的臥云山莊
盡管到譚家橋鎮后即入住臥云山莊,但一開始忙于游覽景區,對這個|“山莊”沒有特別的印象,真正住下來,感覺這個“山莊”確實不一般。
一是舒適。這個按4星級標準建設的山莊,設施齊全,一點沒有讓我們感到在偏遠的山區小鎮應該有的不適與不便。
二是景色優美。山莊幾乎是三面被黛綠色的群山環抱,東南與西南是開闊的沖地。名符其實的推窗見綠,空氣潔凈極了。
三是美食。臥云山莊的掌門人,對美食很在意,悉心研究了不少獨特的菜肴,如:紅燒地衣,油炸冬瓜干等讓人想不到的“土菜”美食,滿足了游客大快朵頤的需求。
四是安靜。絕無城市中讓人無處可逃的喧鬧。夜宿山莊,除了遠處星星點點的蛙鳴外,聽不到一點其它的聲音。這里借用(唐)張繼《楓橋夜泊》詩中的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東施效顰一下:夜宿臥云山莊的感覺是:山風蛙鳴乘興眠。
再就是接待人員的高素質工作。這些接待人員不僅是外形靚麗,她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一招一式彬彬有禮,謙恭周到,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溫馨感覺。看得出來,臥云山莊里有一個高素質的管理團隊。
另外,山莊院內就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可以保證客人吃到新鮮無污染的蔬菜。
臥云山莊以其優異的地理位置、完備的設施和優良的服務被有關單位授于“黃山老年文化服務示范基地”和“藝術攝影創作培訓基地”等。
我們到的當天下午,兩位由合肥趕來采風的攝影藝術家也入住山莊,壯大了我們的旅游團隊。
四、翡翠谷“艷”遇
翡翠谷素稱擁有天下第一麗水、內有情人橋,愛字碑等多處宣示情愛的場所,所以又稱情人谷。曾獲奧斯卡四項大獎的影片《臥虎藏龍》中,竹梢打斗、池邊戀愛、深潭尋劍、飛瀑踏波等情節即在谷中拍攝。我們游覽的當天,游客中果然以青年男女為多,
我們沿著谷邊的棧道前行游覽,谷底的溪水清澈見底,由于水量充沛,溪水不是孱孱流動,而是轟鳴而下。行至影片《臥虎藏龍》的主要拍攝地“花鏡池”邊,同行的程女士,擺出一個POSE,我按下快門,一輻生動的照片產生了,我將之命名為:《英姿不減》。
游覽情人谷中,除了飽覽沿途的美好景色外,我還有兩個“艷遇”,一是遇到了來自臺灣新竹的陳先生,巧的是他恰與我同齡,為此我還作了一首打油詩:
“兩岸白頭老翁,
邂逅情人谷中,
生辰本是同年,
何以遲遲相逢?”
除了臺灣陳先生外,我還遇到了從南京前來游覽的德國人羅.斯塔格。經我們邀請,羅伯特愉快地與我們合影,而且用他自己的相機為我拍了照,我們還互相留下了電子郵件地址。
兩次“艷遇”,使我的翡翠谷之行充滿了美好的記憶。世界人民都是友好的,都具有熱愛自然,熱愛環境,熱愛和平,熱愛友誼,熱愛美麗,樂于助人的普世價值觀。
此外,我們還游覽了黃帝源景區,兩位攝影藝術家還在景區進行了采風,拍攝了相當多的作品。大家還參觀了紀念當年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譚家橋戰役的紅軍北上抗日紀念館。
五、上海飛地
在游覽中,我們深深感受到東黃山旅游度假區街道上濃厚的南方氣息,后來才發現,度假區其實是上海市的一塊 “飛地”,是由當地的上海市黃山茶林場發展而來。
這里原本是安徽的一處勞改農場,1965年轉讓給上海方面,變成上海市黃山茶林場,用于安置上海知青。經多年發展,這里建起了大量的海派建筑和諸多的旅游 景點,包括當年的知青部落景區等。這里的行政中心、郵電支局、居民委員會、甚至公安派出所都是上海方面的。
這樣也好,徽派與海派的文化互相摩擦、碰撞、補充,一定會比單一的文化主導對景區的發展更加有利。(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體驗地球上最刺激的火車之旅
- 下一篇:圖說:數據解讀亞洲女神的出游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