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戶外”成全行業盛行產品開發理念
戶外用品重量以克計
一款充電式多功能營地燈,重150克,具有6級防水性能,還可作為移動電源和應急燈;一款登山用的雙繩,直徑只有6.9毫米,自重每米35克,但強度相當于市場上直徑10毫米的繩索;戶外用的水桶,收納起來不到一個拳頭大,只有幾克重……在亞洲戶外展上,“輕質”產品涵蓋了戶外用品的各個方面,不僅是傳統鞋服,背包、燈具、繩索乃至戶外食品等等,都貼上“輕標簽”。
在一家品牌企業的展位上,記者看到了一款能夠發電的“暖衛甲”。“這款沖鋒衣,布有碳纖維發熱線,只要充一次電,可以保暖6~8小時,即使在零下15℃的環境下也可以使用,而且電池上還有USB接口,能夠為手機等其他電子設備提供電源,但整件衣服重量只有一般沖鋒衣的1/4。”獅牌戶外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榮盛介紹,傳統的沖鋒衣,一般有兩層,內膽以抓絨面料實現保溫性能,外層則以復合面料實現防水防風等功能,但利用現代科技可以讓衣服只有一層,穿著更輕便。他認為,“輕”肯定是戶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品牌企業在保證功能性的同時,一定會在產品重量上下足“輕功”。
“我們主要突出收納的概念,戶外用品要善于收納,就必須體積小,勢必帶來重量革命。”杭州聯圖貿易有限公司品牌負責人袁琴說,公司在防水袋、背包、水桶、水盆、毛巾等方面都開發出了“輕系列”。記者在公司展位上看到,該公司不少產品,折疊起來都只有名片大小,一個放在柜臺上的小小旋轉展架,就可以掛上幾十個產品,可謂“輕巧”。
小鷹背包則用“飄逸”來形容公司新型背包,不僅通過肩帶和腰帶的人體流線設計來為消費者“減負”,并且通過工藝技術讓背包的重量變得更輕;Gregory(格里高利)的背包改變空間、減少縫線,將重量減少了5%~30%。
專業戶外食品也在追求“輕質”。135克一包的番茄牛肉飯等等綜合性主食,能夠提供575大卡的能量,平均每人每天只需攜帶350克左右的食品就可滿足能量要求。
功能產品技術要求高
無論戶外用品的重量如何變化,功能性是永恒的主題,提升改造、研發新性能,始終是戶外品牌企業的追求。記者在亞洲戶外展D廳展館看到,一款獲得亞洲戶外產業大獎的手電筒,除了電池容量大、光照強、照射距離遠外,還可以通過USB接口連接電腦,通過自帶軟件進行個性化設置。“內置的智能芯片,能夠提供千余種模板供用戶選擇,還可通過車載快速充電器進行短時間充電。”工作人員介紹。
此外,一企業推出的3C城市智慧戶外服裝,上面有20個防水口袋,讓3C用品都有專屬的收納地,每個口袋有獨立耳機孔,搭配領口集線扣環。
天坡倫戶外總裁許躍進表示,服區別于體育產品的重要標志就是功能性,必須具備高科技含量。“比如戶外用鞋,除了舒適程度,還需要結合生理學、運動醫學、戶外環境等等多個方面來考慮,核心技術一定要跟上。”許躍進表示,公司的巔峰技術中心,就是要進行用戶數據的歸集統計和分析,對消費群體進行細分,不同群體適應不同的功能系數、安全系數,進而對產品研發起到推動作用,“比如技術鞋底的軟硬程度,通過調整鞋材配方達到更好的功能;鞋服通過立體剪裁,更適應人體線條以及活動量等等”。
負責做戶外產品研發的北京阿薩戶外總經理鄒彤表示,隨著戶外運動越來越多人參與,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消費者會越來越要求舒適性。傳統的戶外用品一般比較臃腫、笨重,被認為缺乏舒適感,也不適合時間較長的戶外運動,所以革命成為必然。”她認為,作為戶外用品,功能性必須保證,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技術研發也是一個行業趨勢。
在展會上,記者看到多家企業凸顯“薄膜科技”——使用薄膜科技的產品,不僅可以讓質量變輕,而且不失透氣和防濕功能。
助劑也正成為提升面料功能性的一個“科技助力”。今年的展會上,“防蚊蟲”面料正在成為一些企業的明星產品。“我們主要通過助劑來實現面料的防蚊蟲功能。”博萊紡織參展人員告訴記者,戶外運動,蚊蟲叮咬往往讓人生厭,嚴重的話還會染上惡疾,經過整理防蚊處理的面料,可有效抵御傳染性物質的傳播,不僅可以做成戶外服裝,還可以用于床墊、窗簾等家用品。
開設體驗店成為趨勢
亞洲戶外展期間,中國戶外聯盟發布的一項市場調研報告顯示,中國戶外市場連續多年保持了快速發展。2012年,中國戶外核心市場規模已達132.4億元。據推測,未來10年內,中國戶外市場將保持年均15%~20%的增速。“但是戶外市場2012年最大的增長率來自于網絡銷售,電商增長達到了192%。”有關人士表示,這意味著戶外品牌的實體店都將進行變革。
報告還對今后的戶外市場進行了預測。有關人士表示,隨著體育品牌開始進軍戶外市場,中國的戶外市場未來還將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品牌企業的直營店將進一步上升。
“目前市場的渠道正在多元化,戶外用品業的旗艦店、體驗店必然出現。”天坡倫戶外總裁許躍進認為,這些形式的店鋪不僅會出現在一線城市,而且會下沉到二、三線城市,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而產品的種類會越來越細化。
龍獅戴爾首席運營官賴國成則認為,目前國內的電商發展過快,“消費者網購主要是因為貨品價格低廉,而并不是因為方便,這種發展并非良性的”。他認為,今后線上線下的價格體系會日趨一致,實體店將會更多地做好客戶體驗。“有時間的消費者,就去實體店購物,沒時間逛街的消費者,就網購。”他說。(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