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偏心大賣家 小商戶生存空間受擠壓
面對B2C產業成熟、競爭加劇的態勢,淘寶商業模式革新之痛,卻是不能不面對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阿里,卻正讓一些小賣家的生意變得難做起來。
“淘寶的天平在逐漸地傾斜,對大賣家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但對于新進入的中小賣家,機會越來越小。”昨日,一位俄羅斯IT工程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這位工程師和俄羅斯同伴年初決定選擇淘寶平臺,開發一家基于淘寶平臺的外貿導購網站,并計劃于年中上線運營。
但在今年6月,開發進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申請“淘寶客初級包”的規則突然改變,在眾多規則中,他們不能達到其中兩個:第一,申請調用淘寶客API接口的淘寶賬戶(下稱“開發者賬戶”)對應的阿里媽媽賬戶的淘寶客會員等級為級別及以上;第二,網站ALEXA排名在10萬名及以內。
“這兩點,我們新晉開發者基本達不到。”他告訴本報記者,此前,API接口的申請規則中沒有上述兩點,雖然現在也提出“免費”,但如果要達到ALEXA排名等要求,他們需要花錢購買流量。
根據淘寶提供的數據,近兩年,其銷售10萬以下的中小賣家數量增幅明顯;增幅超過60%;但年銷售額百萬以上的大賣家數量增幅僅為33%。
“B2C模式將取代C2C模式二成為網絡主流。”華發證券研報指出,從零售業態的變遷能看出,更深度介入供應鏈的,對應供應鏈整合更大的零售渠道活得更長。
由此,綜合B2C式終將取代純平臺模式B2C;B2C平臺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用戶流量,而缺乏用戶黏性的模式用戶流量極容易發生巨大變化;淘寶B2C平臺模式的物流概念誘人,但難以實踐。
事實上,淘寶早在2011年6月就一拆三,分為淘寶網、淘寶商城和一淘,隨后聚劃算再次剝離。2013年1月,淘寶又分拆為25個事業部,自此,淘寶“消失”隱形化了。
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分析認為,淘寶曾經被美國USTR列入“惡名市場”名單,如此給阿里巴巴上市帶來的影響無疑是負面的。而在此之前,淘寶一直向天貓輸入流量,自身也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淘寶拆分于無形,既有利于新的業務創新,也可以規避知識產權糾紛帶來的風險。
2012年之后,淘寶開始頻繁調整搜索規則,默認關鍵詞搜索出來的結果已經不是銷量為王了,而是綜合考慮到店鋪的各個維度;同時淘寶開始扶持“小而美”,推崇規模小但質量高,有獨特性的店鋪。
事實上,伴隨著對新商業模式和運營規則的嘗試,淘寶發展路上曾多次與部分商戶群體發生沖突。
第一次大規模的沖突發生于2006年。
在履行完創辦時的三年免費承諾后,淘寶試圖引入競價排名機制營利,但遭到諸多商戶撤出淘寶的威脅當時騰訊旗下拍拍網正高調宣布免費,這也是多年前淘寶擊敗eBay的法寶。當時,淘寶屈服了,競價排名機制僅運行一個月就被撤銷。從那時起,淘寶也開始了長久的免費機制。
2010年,淘寶因調整搜索排序,以加大對賣家服務質量評價的權重,也再度引發商戶集體抗議現象,指摘淘寶意欲借此多賺廣告費。
2011年,淘寶商城發布新規,每年技術服務費從6000元升至3萬和6萬兩檔,年營業額60萬以上,且動態評分超過4.6,才夠返還部分該項費用;而增設保證金,也從最低1萬到最高15萬,分為1萬、5萬、10萬、15萬四檔。
這引起了一些小網商的不滿,憤怒的小商戶甚至發動了數千人對商城中的大賣家進行惡意購物突襲,迫使部分商家將商品下架。而淘寶商城則回以強硬的姿態。
IBM資深戰略分析師王祺認為,中國真實C2C占比極少,通常認為屬于C2C的模式的淘寶集市,實際上應該是Small B2C。在大淘寶架構下,經營多年擁有深厚流量、用戶基礎和完備生態的淘寶集市是其穩固根基,購物垂直搜索猶如騎兵部隊對流量資源進行遠程奔襲包抄,而突出B2C平臺特征的淘寶商城則是淘寶軍團的正面部隊,將與其他平臺如京東、騰訊電商、蘇寧易購等進行正面交鋒。
“淘寶長期服務的中小賣家幫助淘寶樹立了網購第一品牌,卻沒有給淘寶帶來直接的收益。如今確定轉型的淘寶必然會將重要的資源放在能給自己帶來巨大利益的大賣家身上。”王祺說,如此,淘寶商城亟待強化,提高優質商戶比例心切則可完全理解,否則大淘寶陣營將會正面承受競爭對手施加的巨大壓力;未來會失去競爭力。
他同時表示擔憂:對于那些淘寶眼中的有價值的淘寶大賣家,以及潛在大賣家,商城是否真的能和他們形成利益上的高度統一,將是生死存亡的關鍵。上市在即,淘寶的變革是一個關鍵。(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