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業逐漸走向“中國創造” 出口實現“零通報”
今年上半年,歐盟RAPEX系統共發布鞋類產品通報28例,其中,中國產品15例,占53.57%,同比增長114.29%。
在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謝榕芳看來,溫州此次之所以和通報絕緣,根本在于鞋本身質量的提高。“出口很簡單,質量不過關,客戶就可能退貨。這種壓力,再加上近年來歐盟REACH法規等步步緊逼,反倒讓溫州鞋業內部盤整出了新氣象。”
盤整的關鍵,是近年來溫州鞋企在制鞋工藝、設備改造方面大力投入,加強自身研發設計能力,提高工藝的創新能力,使溫州鞋從“中國制造”逐漸走向“中國創造”。
去年底打贏歐盟反傾銷一仗的,投巨資打造國內一流制鞋“標桿工廠”,并從原來的OEM(貼牌代工生產),到ODM(原始設計商),到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一步步往上升。“每一步改變,都在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降低被通報的風險。”奧康國際宣傳負責人王海龍說。
鞋業,建起了中國制鞋行業首家院士工作站,率先將“3D”量腳制鞋技術應用于生產;鞋業改造完成電腦智能車間,使工作效率大為提高;鞋業,引進溫州首條裁斷流水線;蒙拉妮鞋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生產注塑透氣鞋的企業……
傾力投入后,鞋企得到的回報不僅僅是通報風險的降低,還有鞋單價的上升。溫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輕紡處處長宋益國稱,上半年全國鞋出口的平均單價在3.5美元左右,但溫州鞋出口單價平均已達6.33美元。其中,奧康的平均單價超過20美元,最高的已經達到一雙鞋50美元。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溫州在外貿預警上的修煉。除了政府部門設立的貿易預警點外,溫州鞋業目前已經在全球設立5個外貿預警點,包括俄羅斯、美國洛杉磯、意大利羅馬、西班牙馬德里、尼日利亞。“這些預警點就像雷達,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把當地貿易預警信息傳回溫州,讓行業及時收悉應對。”謝榕芳說。(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