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模式破解傳統購物中心同質化困局
【中國網-鞋業趨勢】目前國內中心“千店一面”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根據一項調查,綜合百貨類商業品牌的同質率已高達55%-60%,也就意味著消費者逛十家店和逛一家店是沒有太大區別的。那么購物中心如何實現差異化定位、業態規劃,并在后期經營中持續吸引人氣和延長停留時間值得探討。
“體驗型”購物中心,作為同質化時代提出的一個新名詞,在國外早已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地產運營商在付諸實踐。然而國內對于“體驗型”購物中心,仍處在未知或一知半解的探索階段。
簡單講,傳統的商業、零售業服務的顧客有多種需要,宏觀上來看,物的購買是第一位的,但同時也有體驗、生活、文化層面的需求。前者是“買東西”,后者是“逛商場”,定位的不同直接關系到業態規劃有天壤之別。“體驗型”購物中心,其業態規劃需要大處著手,更需要從細節做起,空談體驗只會誤國誤民。
就目前國內購物中心發展階段而言,直接奔赴“體驗型”,缺少必要的過渡,缺少理念、專業、團隊、資源等的支撐,往往適得其反。借用成功案例的經驗,用“拿來主義”做事往往事倍功半。
上海K11位于盧灣區淮海中路300號(近黃陂南路),整體面積為4萬平方米。整體以藝術、人文、自然為核心價值,提供了藝術博物館、環保體驗中心、主題旅游景點和展示人文歷史的場所。面向公眾提供包括免費藝術中心、新食藝、屋頂花園、大型垂直綠化以及多元化品牌名店的“創藝”生活。
這其中最大的亮點在于抓住都市人對田園自然,返璞歸真的需求。在三樓的都市農莊一角,將“開心農場”實體化,把300平方米空間打造成室內生態互動體驗種植區,養起了香豬,采用多種高科技種植技術,模擬蔬菜的室外生長環境,種植了奶油生菜、菠菜、小青菜、蠶豆、白菜、番茄、草莓等,并專門辟出了體驗種植區,讓白領、中小學生以及來到K11的所有顧客零距離接近自然,體驗種植的樂趣。
除此之外,在上海K11綠化生態牌做到極致,在中庭廣場,除了有瀑布、陽光頂外,還有大面積綠葉成茵的垂直綠化墻,通過高科技自然灌溉養護系統處理,一年四季郁郁蔥蔥,并有隔熱、降低能耗、調節氣溫的效果。
關于成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事實上,室內綠化成本并不高,用水培技術,每平米綠化成本核下來大概1000多元,而且增加不了幾個人員,甚至可以讓物業的保潔定時更換營養液就可以了,所以養護成本不高,還能在寒冷冬季和炎熱夏季節省能耗。
當然,由于該項目是改造項目,動線、層高等方面有無法克服的硬傷,但高樓層停車,差異化業態規劃,藝術、人文、自然、生態、潮流等元素在購物中心的應用,均可圈可點,值得參考。
但同樣需要告誡想模仿和照搬的項目,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城市級別、消費習慣、消費理念、人群都和其他省會城市、地級市有較大差別,上海不缺科技、時尚元素和符號,反而懷念田園和自然。如果您的項目位于地級市或者經濟不發達的區域中心城市,那么所在城市消費者最不缺的,最被消費者厭惡的就是田園和自然,國際化符號、時尚、科技元素反而才是最匹配地級市項目需求的。
在參考借鑒這件事情上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同的建筑本體,不同的開發模式,不同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同的商家資源,不同的城市級別都決定了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以回到本質目標:如何實現差異化?才是自己的羅馬。(中國-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