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 本土電商企業欲破人才困局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核心提示:在幾乎全民全品牌的電商時代,晉江傳統制造企業需要大量電商人才來為其“掌舵”。然而,在傳統企業,龐大的線下部門往往在價格決策、支持力度上達不到電商所需要的靈活機動,這讓電商人才們施展不開手腳。
另一方面,相對于傳統人才評判標準,電商領域更需要復合型人才來為企業“掌舵”,但正是基于這種有經驗的復合型人才難培養的原因,電商領域正出現“人才荒”。為此,政府以及相關電商培訓機構正努力培養電商人才,以彌補龐大的“人才缺口”。
困局:電商遭遇“人才荒”
“缺人,沒有電子商務方面的管理人才。”很多傳統企業在談到發展電子商務的時候,都提到人才緊缺的問題。現實就是,不少企業在設立電子商務部門時,要么是從銷售部抽出人員,要么是從網絡技術部門里調人,剛剛成立的電商部往往只有十幾個人,有的甚至不足10人。一些企業都給自己的電子商務進行了擴展規劃,但也坦言“很多時候需要一對一培訓,只能從草根做起”。
雖然電子商務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風生水起,但真正發展其實也就這幾年,專業人員本來就不多。與此同時,許多傳統企業進入電子商務領域,不惜重金挖高端人才,加劇了電子商務“人才荒”局面。
“這幾天通知了十幾人來面試,結果只來了一個,我們工資算比較高的,可還是招不到合適的人。”在晉江專做電子商務的領舞者鞋服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明坤接受記者采訪時大倒苦水。
在幾年前領舞者剛運營時,整個公司就林明坤及幾個員工,如今,領舞者的電子商務團隊已擴張到二十余人。“可是目前,我們仍然缺乏大量的電商人才。這段時間,我們也一直在新增員工。”他說道。
對領舞者這樣的公司來說,一旦需要人手,往往會在智聯招聘、泉州人才網等平臺上發布信息,但通常情況下,以這種方式招到所需的人才十分困難。
“通過傳統招聘平臺能收到的簡歷數量巨大,但這些簡歷對我們電商而言卻并不合適。我需要的是網店的店長、打包工、能做店鋪裝修或網頁美工的人員,但這些崗位在傳統招聘平臺上幾乎看不到。”林明坤表示,網絡招聘渠道雖有海量的簡歷,但真正符合電商崗位需求的人才鳳毛麟角。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不僅是領舞者,對泉州絕大多數電商企業來說,要將一名有經驗的電商行業相關人才納入麾下都絕非易事。泉州電子商務行業的欣欣向榮,也催生了相關人才的巨大缺口,越來越多的泉州電商企業為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而煩惱。無論是泉州的淘鞋網,還是晉江、石獅的快易拍、拍鞋網,紛紛表示當下招聘與留人的壓力都比較大。
“未來三至五年內,電子商務人才必然面臨著大缺口,只是每個階段的缺口不一樣。”快易拍(KYP)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劍峰的話可能讓電商人才們聽了很高興,“電商企業對電商高級人才的爭奪永遠不會停止。”
破局:多方共同培養電商人才
電商人才的缺失已然是個現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從企業到政府到第三方機構都開始行動起來。
“前來應聘的有無電商行業經驗均可,我們更看重該員工是否肯學習、是否有耐心和責任心。”在某次招聘會現場,面對記者對于電商某職位的咨詢,一位傳統企業人力資源部人員這樣告訴記者。實際上,該企業在內部有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僅需一個月的培訓,像客服這類的電商業基礎職位,無經驗員工也可上崗。”
把其他部門人員放到電商培訓機構“速成”,成為當下傳統企業內部挖掘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這也催生了培訓機構的繁榮:淘寶大學。在去年,石獅舉辦了多場“淘寶大學中高端營銷特訓營”,專為電商業培養高級人才,而講師多以通過經營網店取得成功的“實戰派”為主。在去年8月份,首家電子商務師考試培訓機構更是應運而生。
淘寶大學石獅站負責人曾令蓉告訴記者,淘寶大學石獅站剛開辦時,學員主要以傳統制造型企業老板為主,“后來老板也帶著員工來學,同時一些務工者也加入到了學習大軍中。”
“我們會選擇一些有培養價值的員工,把他們送進‘淘寶大學’,或者把淘寶大學的培訓講師請進我們企業。在現今情況下,從基層選拔并培養電商高級人才,是解決我們高級電商人才‘荒’的主要手段。”從事電商行業的晉江市愛進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進這樣告訴記者。
不僅培訓機構肩負著培養電商人才的重任,晉江針對電商人才培養也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據了解,晉江本市大中專院校設立電子商務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中心,具備每年為本市輸送大專以上電子商務領域人才150人以上、開展電子商務培訓累計500人次以上;入駐應用電子商務企業5家以上;建立云計算服務平臺并為100家以上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的能力,并經市政府認定授牌的,對其相關的場租、配套設施投入,按照申報備案項目實際投入金額(基建和土地款除外)給予30%的補助,最高不超過200 萬元。
同時,晉江市還將建立電商人才信息庫,并通過校企聯合培育、行業協會培訓、專業網站培訓、引進優秀人才等形式,搭建長期有效的電商企業和專業人才間的輸送平臺,支持設立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公共服務平臺。
他們說
人才:我們“戴著腳銬跳舞”
29歲的張先生今年4月份加入了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擔任副總裁一職。在此之前,他是晉江某傳統制造型企業的電子商務經理,花了整整兩年時間來推廣運營這家企業鞋品牌的線上銷售。
與傳統行業不同,在電商行業工作過兩年以上的人才已然被看作“高級人才”,為各大企業所爭搶,這也是張先生從經理跳到副總裁的重要原因。
跳槽的結果是薪水與職位水漲船高。盡管剛剛換了一家公司,但這位年輕的主管一個月內仍接到了四五個獵頭的電話。在這些試圖挖角的公司中,既有位于廈門的新成立的B2C公司,也有位于晉江的想進入電商行業的傳統鞋服企業。
張先生的遭遇并不是個案。如今,越來越多進軍電商的傳統企業正為“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而煩惱,電子商務的欣欣向榮,催生了相關人才的巨大缺口。
這種情況不僅在初創型企業中上演,也出現于不少晉江傳統制造型公司中。張先生還在擔任電子商務經理的時候,泉州的各個傳統企業也經歷了一場電商高管“換將”風波:先有原電子商務總監胡軍跳槽到擔任電商負責人;后來是原電子商務負責人鐘濤跳槽至七匹狼,而以該事件為由頭的“各位同事,我放棄一切,和七匹狼私奔了……”的打趣微博在同行微博圈內瘋傳。
“公司是體系化的,每次變動都需要重新在一個體系植入。變動其實只有決策層才能真正決定。”鐘濤形容電子商務的職業經理人更像是“戴著腳銬的舞者”,“需要在有限的空間里取得最好的平衡,并且完成動作,為自己贏取更大空間。”他說,在這一行買不到真正的“自由舞者”,“企業越大,腳銬越大”。
這種“腳銬”羈絆著電商高級人才們的發揮。在傳統企業任電商經理時,張先生在運營業務上的熟練和性格上的直率讓他習慣于跟著自己的判斷走。而在傳統企業,由于要考慮到跟線下部門的協調以及品牌的調性,往往在價格決策、支持力度上達不到電商所需要的靈活機動,這讓張先生倍感煩惱。
而今年3月份一次在做淘寶活動過程中的挫折,促使他下定決心離開那家公司:按照公司規定,上電商活動前需要其他相關部門負責人審批,由于當天負責人不在,而時間又非常緊急,急于將業績做上去的張先生擅作主張,來了個先斬后奏,將活動上線了。如他事先判斷,那一次活動的效果相當好,可是由于目無組織紀律性,他的行為受到了上級的批評,并調離電商經理崗位。
企業:我們“急需復合型人才”
“傳統企業不能像要求營銷總監一樣來要求電商總監。”福建騰逸商貿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陳錢認為,電商人員與傳統行業人員畢竟是有區別的。“比如平面設計人員,不僅是對平面設計、品牌要熟悉,還必須對各個后臺與活動模式了解,對用戶心理、視覺亦要熟悉,已經涉及策劃、推廣等新領域。”陳錢說,傳統企業與電子商務的軟件應用也不同,傳統企業其實還必須建立自己的電商管理體系。
實際上,傳統制造型企業對于電商人才也有著自己的一套標準。在今年4月份舉行的2013鞋服電商峰會上,董事長丁世忠認為,懂業務的專業型人才比單純懂技術的人要來得實際一些。他表示,安踏目前做電子商務的人才大部分是業務部門轉過來培養起來的。“我認為電商是一個渠道,還是應該把做電商當做一門生意而不是一項技術來看待。”丁世忠表示,從這個角度來說,業務型人才比技術型人才更為適合。
對此,特步集團總裁丁水波則表示,電商行業用人和傳統用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丁水波看來,從事電商人才在專業知識和技術方面必須要“略懂”一些,“最起碼要比我懂。”
技術經驗、業務經驗兩方面融合,這正是現在傳統制造型企業進軍電商領域的用人之道。在業界人士看來,如果沒有專業知識,從事電商的人員會在技術層面缺失一些專業把控。但與此同時,懂技術的電商人才也必須融入業務方面的經驗,不然的話就成為紙上談兵。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傳統企業的電商人才們對業態的把控還有所不足。“大部分人還只是對淘寶、拍拍這樣的綜合平臺了解比較深,而能到位地了解到所有網絡業態并進行應用的屈指可數。未來需要的是對所有業態都具有大局觀,能夠梳理業態模式、把控價格體系,實行戰略管理的人才。”業內人士表示。
結束語
當電商成為一種“標配”
“大電商時代 制造業大變革”系列報道到本期結束了。在為期一個月的系列報道中,本報從渠道、營銷、產品、人才四個維度,充分展示了電子商務對于晉江制造型企業的沖擊,在這種浪潮下,晉江的制造型企業也在經歷著一場變革。
“今天不電子商務,明天將無商可務”,這是電商業內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作為國際商業浪潮中的一個重大趨勢,電子商務將成為未來十年企業財富增長的動力。與此同時,制造業也正經歷著一個“大電商”時代。當電子商務的大潮洶涌襲來時,傳統制造企業正面臨著種種變革:線上與線下渠道的糾扯;營銷推廣費用不斷拉高;淘品牌靠單品“爆款”對其產品策略的擾亂;懂技術同時又懂業務的電商人才的緊缺……
這是個商業教科書上還沒有案例可供參考的全新命題,晉江制造企業正經歷著一場“考驗”:考驗著企業的應變能力,考驗著供應鏈系統,考驗著老板們進行從上游到下游、從里到外改革的決心。
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加入電子商務大軍,電商正在成為所有傳統企業的“標配”。在記者看來,企業應該把電子商務作為倒逼傳統渠道、營銷、產品、人才等方面優化的契機,因為這不僅僅是挑戰,也是機遇。只要舉措得當,傳統企業可以借助電子商務發展得更快更好。(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